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髁突生长活性分析

来源 :第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面部不对称患者的SPECT检查,研究其年龄、性别、髁突生长活性等分布规律,从而为面部不对称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前来第九人民医院正颌正畸门诊就诊的错(牙合)患者,选择其中临床表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部分,排除有颌面软组织病变、颌骨肿瘤、炎症、损伤、单纯髁突肥大、半侧颜面发育不全、颞下颌关节骨质异常及其他充血性疾患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尔基相关蛋白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2)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GOLPH2作为早期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GOLPH2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运用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DU145和PC-3中GOLPH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运用组织芯片(各种前列
会议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中失血量.资料与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PKRP);自2012年4月至7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普通电切(TURP).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KRP组年龄(74.2±7.0)岁,前列腺体积(49.3±33.1)ml.TURP组年龄(73.2±7.2)岁,前列腺体积(51.1±23.2
会议
目的:探讨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认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全身多处骨转移伴骨痛患者28例,年龄58~94岁,平均(69.3±8.2)岁.入选条件:1、骨扫描显示须为成骨性转移灶,即显像剂浓聚较正常骨增强,溶骨性为主者(不摄取89Sr)不入选;2、没有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状;3、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4、治疗前后6~8周内未行外照射放疗;5、无感染、发热、恶
会议
目的:总结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1~76岁,平均66岁.血PSA6.8~78.6ng/ml,平均19.6ng/ml均经穿刺活检而确诊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9分.临床TNM分期:T1c 13例,T2a 6例,T2b 9例,T2c 10例,T3a 5例,T3b1例.有1例术前行
会议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从而探讨多沙唑嗪抑制DU-145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用100 μ mol/1多沙唑嗪作用DU-145细胞48h后,以光镜观察DU-145细胞形态变化,以MTT法检测DU-145细胞增殖情况,以RT-PCR法检测TGF-β,SMAD2,SMAD4和SMAD7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多沙唑嗪能显著抑制D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比较结果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6个月时患者排尿时间间隔、问题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减方对于膀胱灌注化疗所致化学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治则,以八正散加减方治疗膀胱灌注化疗所致化学性膀胱炎的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O Leary Saint评分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O Leary Sain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全部完成规范疗程。结论:八正散加减方可较大程度上缓解化学性膀胱炎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完成规范疗程的膀胱灌注化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LIPUS联合牙周翻瓣术对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方法:在4只Beagle犬左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构建骨上缺损型牙周炎模型,经改良Widman翻瓣术及根面处理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TA30mW/cm2*20min/d、ISATA60mW/cm2*20min/d LIPUS处理组.
会议
目的:本研究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观察单侧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牙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记录20例(男11例,女9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完成矫治的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和20例(男10例,女10例)正常对照组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咀嚼运动轨迹,主要观察冠状面咀嚼运动环的形态.
会议
在应用下颌前导功能性矫治器纠正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例时,必须考虑该矫治方法对(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的影响.对低角病例,应适当利用下颌前导导致的(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带来的有利因素;对高角病例,可采用辅助的矫形力装置扭转(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的顺时针旋转,从而有效控制垂直向改建.本讲座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实际病例为依托,详细阐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