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通胶囊的多指标定量法

来源 :2006年江苏省博士生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以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络通胶囊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哈巴俄苷6个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YMC-C 18柱,以乙腈-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λ1=276 nm,λ2=327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6个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4.1%~98.8%之间;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其他文献
内源性保护系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大的自身保护系统。缺血预适应现象在机体所表现出的保护效应,被证明是内源性保护的良好诱导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将缺血预适应顺利应用于临床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目前,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及离体实验中已经得到证明,也已被成功应用于部分手术治疗中。但对于非手术患者,药物诱导的预适应在施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上仍有疑议。本文根据多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李林
通过对骶髂关节错位机理的分析,结合临床病例,从解剖及生物力学角度,根据错缝方向的不同施行不同手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用经筋辨证论治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合并膝痛的疗效。方法:将114例,198个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用经筋辨证观点,循足三阴、三阳经筋查取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治愈155个关节,占78.28%;有效40个关节,占20.20%;总有效率98.48%;无效3个关节,占1.51%.结论: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内经》“长圆针”,采用《内经》解结针法:1.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2.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探讨采用单纯胶原酶溶盘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在C臂监视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单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95例.疗效依据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①优:症状完全消失、无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的工作与活动;②良:症状基本消失,能做轻工作;③可:症状部分缓解,仍有不适不能正常工作;④差:脊髓、神经受压症状缓解不明显.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95例中优22例、良61
本文着重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中药饮片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建设,针对当前临床用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事实,分析了目前国家宏观药事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主要是(1)中药饮片的源头中药材的管理不规范;(2)缺乏统一、系统、完整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3)饮片生产与流通的多渠道、不规范;(4)中药饮片采收加工、贮藏养护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5)中药饮片未实现批准文号管理。对完
目的:比较春柴胡与药典收载南、北柴胡成分差别;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春柴胡与药典柴胡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春柴胡含有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和黄酮类成分;结论:春柴胡和药典收载南、北柴胡在有效成分类别上相似,因此,用春柴胡作为药典柴胡的替代品是可行的。
目的:优选桂枝甘草汤方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甘草次酸、肉桂酸、总黄酮、挥发油、干浸膏的含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采用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桂枝甘草汤方药成分的提取以用SBE法为佳.
目的:探讨固表解毒合剂对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的模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gG和IgM、IFN-γ和IL-2,观察固表解毒合剂对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低剂量固表解毒合剂可显著升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的小鼠血清IgG、IgM、IFN-γ和IL-2;结论:固表解毒合剂对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抑制有明显增强作用。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和HO-891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分泌CA-125量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对成纤维细胞和HO-8910细胞增殖的影响;放免法测定雌激素作用后CA-125的变化;结果:(1)雌激素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泌CA-125没有明显影响;(2)10-5、10-13mol·L-1 E2可显著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而10-9 mol·L-1E2则促进其增殖
目的: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利用内生菌对中药进行发酵;结果:内生菌所含的各种酶或产生的新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成分;结论: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