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及介入治疗体会

来源 :第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肝病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单中心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87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23例先行手术切除、术后1月行TACE治疗,15例行TACE治疗、1月后行二期手术切除,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45例行TACE治疗。结果:全组病例共行TACE治疗137次,最多7次,最少1次。其中有25例发生肝癌破裂出血,19例行TACE治疗,6例一期手术切除。栓塞成功率100%,术后存活率1年83.91%、2年58.62%、3年35.63%。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切除加TACE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中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与多种实体瘤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收集研究CD133与肿瘤预后研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效应指标HR(Hazard mdio)进行定量综合,明确CD133是否为实体瘤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患者的总数为1859例。合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133阳性表达的患者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cHB并NAFLD患者8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47例CHB患者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BMI、TC、TG和CHB并NAFLD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
目的:分析诱发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药物性肝炎,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急性药物性肝炎药物以抗结核药物最常见,占29.4%(20/68);其次,中药占25.0%(17/68);抗生素类药物占14.7%(10/68)。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0.9%(21/68)、胆汁淤滞型占52.9%(36/68)、混合型占16.2%
目的:探讨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102例男性NAFLD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3例男性正常人为非NAFL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男性NAFLD的相
目的:总结快速肝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和处置措施。方法: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患者肝功能状态及出、凝血机制,健康教育指导,B超定位,尔后运用进口Magnum 16 G一次性肝穿刺活检针,常规操作一秒钟快速穿刺,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平卧,监测生命体征6h。结果:300例经上述穿刺,成功298例,成功率为99%。1例送检为脂肪组织,进行了第2次重复穿刺,l例送检结果报告为膈肌与少量肺组织。术后局部疼痛54例,占18
目的:探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对肝衰竭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仪对慢性肝衰竭5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22例,正常志愿者40例进行检测并记录C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CFF值与血氨、MELD评分等的相关关系。同时将CFF值小于37 Hz的可能患有轻微肝性脑病患者42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干预治疗和无干预常规治疗对
目的:结合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和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4例,在人院24 h内测定他们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进行MELD评分,并留取患者当日血清,集中测定内毒素、PCT、C-反应蛋白(CRP)。在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他们的转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信使核糖核酸(GPC-3 mRNA)表达及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肝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备总RNA,经逆转录合成GPC-3 cDNA,以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分析其对肝癌诊断与监测价值。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中GPC-3mRNA阳性仅见肝癌患者,55例肝癌中39例阳性(70.91%);肝硬化、肝炎、转移}生肝癌、非肝肿瘤患者及正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达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 1和IGF-Ⅱ的表达;分析TGF-β 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TGF-β 1和IGF-Ⅱ均呈较高表
目的:探讨HBV增强子Ⅱ C1653T位点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宁夏地区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8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和血清,自血清抽提HBV 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含有HBV增强子Ⅱ的目的基因片段(nt1606-2606)并进行基因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HBV C1653T突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