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处理对3DC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温应用环境的条件,分别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600~1800℃)和热处理时间(1~5小时)对3D C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时间为1小时,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到1800℃,3D 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逐渐下降至77MPa,而弯曲模量维持在48GPa左右,材料的断裂模式在1700、1800℃热处理后,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当热处理温度为1600℃,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到5小时,3D 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逐渐下降至112MPa,而弯曲模量维持在46GPa左右,同时材料断口中纤维的拔出长度渐短,直至5小时热处理后材料呈现脆性断裂模式。
其他文献
  在AZ91D合金中加入不等量的晶粒细化剂Mg-Al-C(质量比Mg:Al:C=1:3:1)中间合金,发现该合金可以有效地细化AZ91D合金的铸态晶粒,使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包括低周疲劳寿命)得到大幅度
  本文对体积分数为55%的单向Cf/LF6复合材料进行了冷热循环实验(-70℃~120℃),利用SEM、硬度计和万能电子拉伸机等手段,研究了经不同次数冷热循环后材料的表面形貌、三点弯曲强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g–7Gd–3Y–0.4Zr (GW73K) was investigated in as-cast (F), solution-treated (T4) and peak-aged (T6) conditions using immersion tests
会议
  本文采用在石墨的孔隙中渗入金属或非金属及其混合物耗散剂的方法,制备了两种基于新防热机理的防热材料。采用电弧驻点烧蚀实验研究了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在2900℃
会议
  通过真空压力浸渗的方法制备出钨丝增强纯铜及钨丝增强铜合金两种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界面、钨丝直径及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
会议
  在氧分压约为100ppm的氮气氛下烧结制备了掺杂Y2O3、Yb2O3的10Cu-(NiFe2O4-10NiO)金属陶瓷并对其进行导电性能测试和10h(Na3A1F6-Al2O3 体系中)铝电解实验。采用XRD、SEM和
会议
  采用Gleeble-1500 热模拟机对ZK60镁合金在温度为200℃~400℃、应变速率为0.001s-1~10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了恒应变速率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高温变形过程中
会议
  石墨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热导率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压缩强度作为Cf/Al重要的力学性能
  弥散强化铜(DS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本文首先利用第一性原理电子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Cu/Al2O3界面的微观结构和结合强度,计算表明,Cu/Al
会议
  高强度高导电铜复合材料是脉冲强磁场、铁路接触线等领域的核心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集束拉拔技术是目前脉冲磁体用导体材料的首选。本研究通过集束拉拔技术制备了高强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