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肠丸加减治疗津亏血少证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润肠丸加减治疗津亏血少证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总结中药治疗津亏血少证功能性便秘的心得. 方法:纳入60例中医辨证为津亏血少证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导师沈洪教授临床经验,治疗组给予润肠丸煎剂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福松)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Bristol粪便评分量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作为疗效标准,并且统计比较治疗期间不同时间段以及停药1月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患者比例,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①治疗8周后,治疗组改变粪便性状总有效率为86.7%,低于对照组9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81>0.05).②8周内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治疗组为36.3%,对照组为33.8%,P=0.936>0.05,无统计意义;前4周,治疗组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为31.7%,对照组为35.0%,P=0.013<0.05;5-8周,治疗组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为40.8%,对照组为32.5%,P<0.05;停药1月后,治疗组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受试者比例为33.3%,对照组为23.3%,P=0.008<0.05.③8周后治疗组平均PAC-QOL得分为43.32±10.87,对照组为46.44±10.92,P=0.029<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滋阴养血法能显著改善津亏血少证的功能性便秘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是优于福松组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
其他文献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初次出现时治疗并不困难,通过休息、低盐饮食、利尿药、白蛋白等即可促进腹水消退.本文通过对顽固性腹水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究,总结了该病的诊断要点,并分别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对其治疗进行了总结,根据肝硬化腹水的虚、实不同病证特点,考虑到“肝络阻塞”共同病机,拟定虚胀方:益气温阳、通络逐水,药用生黄芪、制附片、肉桂、丁香等;实胀方:行气化瘀、通络逐水,药用生大黄、莱菔子
背景: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报道了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对比,但两种疗法的效果谁更好,目前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的研究证据.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Web of Science(1986~2014.3)、P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我国UC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社会节奏的改变,以及结肠镜技术的开展与提高,U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的必要性的分析,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指出中医药疗法副作用小,且疗效较理想,已被临床医师们广泛认可和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
目的:功能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尽管无肠道的器质性病变,但由于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影响着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中医学者将本病归于祖国医学泄泻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素虚、情志失调、外感寒热、劳倦、痰浊食积等因素致使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笔者认为现代人一方面纵恣口腹,过食辛辣油煎烧烤食品导致大肠湿热内蕴,另一方面,夜生活丰富,暗耗肾精,致肾阳亏虚,加之失治、误治,故临
目的:评价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六味能消胶囊组(B组)、穴位贴敷组(C组),A组服用六味能消胶囊,同时予通便方神阙穴贴敷;B组单予六味能消胶囊口服;C组单予通便方神阙穴贴敷.疗程均为10天.对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予以评分.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100%,94.3
何晓晖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多为寒热虚实夹杂,以复合证型为主,且临床以脾虚湿热证为多见.治疗上主张以"衡"为法,"衡"是治疗UC的基本法则;常用自创新方—健脾清化汤为主方治疗UC效果显著;配合心理疏导,治病以调神为先;内外合治,中药灌肠增疗效.
中医学没有CAG的病名,由于其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不适,可归入中医“胃脘痛”“痞满”“胃痞”“纳呆”“虚劳”等范畴。以胃脘痞闷胀满为主,属于“胃痞”“痞满”或“虚痞”;以胃脘疼痛为主者,属“胃痛”;伴有嗳气、反酸、早饱、恶心、胸骨后不适等症状的,还可属于“噎隔”“吐酸”“嘈杂”等。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中医药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己展示出可喜的前景,在防治胃癌前病变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根据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方法:从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近五年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相关论文共46篇,涉及到的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比较广泛.结论:多数临床观察发现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配合中药口服,或者配合西药,在改善症状、促进肠粘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榆白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免疫+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合法制备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栓组、阳性(SASP栓)对照组、榆白栓高剂量组、榆白栓低剂量组,造模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粪便性状;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肠黏膜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榆白栓高、低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以疏肝利胆和胃法为组方原则的清胆和胃汤,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