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性液体场致界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2010(第三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磁性液体是一种性能独特、应用广泛的新型纳米液态智能材料,处于磁场中的纳米磁性液体,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自行研制的新型功能材料纳米磁性液体由三部分组成:纳米级磁性颗粒、表面活性剂和载液。由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组成,在外加磁场条件下,能够感知磁场的变化,敏感实时地改变自身一种或多种性能参数,产生自组织行为,场致效应明显,做出人们所期望的响应而予以控制,是一种智能化的液体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性液体的密度、粘度等性质均会发生变化,也可以悬浮、定位,呈现磁性液体沉浮非铁磁性材料以及"水往高处流"的奇特现象,最直观的特性是场致界面不稳定性: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原本平静的磁性液体界面会对磁场做出响应,出现界面不稳定现象,产生三维尖峰或其它形式的界面变化,并且可以随着磁场的变化而运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以ARM芯片为核心器件,研制出低噪声的信号采集卡,所设计的采集卡噪声RMS值少于0.2 mV,实现和满足对微小信号以及大动态范围信号采集的要求.在文中,以商业化的气相色谱系统为平台,通过其分离色谱柱以及检测器对瓦斯气体进行分离、检测,然后利用所设计的信号采集卡置换其信号采集系统,对检测器所获得的微小信号进行采集试验.从实验可以看出,信号采集卡对微弱信号的采集显示了较高的分辨率和较低的噪声
会议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标记、实时、快速等优点,能够实现药物的快速检测,将其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可以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氯磺隆是一种用量少,浓度低,但是属于长残效的除草剂,低浓度快速检测是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使用中科院电子所自行研制的高灵敏度单通道SPR分析仪和进样装置,仪器为棱镜耦合型SPR传感器结构,其检测角度范围是40~70°,折射率检测范围在1.0
会议
石墨烯作为"完美原子晶体"的二维结构单层碳原子材料,在电子和光电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相关研究已被授予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由于其优越的电导和透光性,目前石墨烯最实际和成功的应用是制作透明电极、透光板、透明触摸屏等。这些应用大都是在可见光频段。由于常规透明电极材料(如ITO)在红外频段的透光性不太好,目前没有较好的红外透明电极材料。因此,在制备红外光电器件(如红外探测器)中不得不采用金属电极。例如
会议
采用与MEMS工艺易兼容的工艺,自上而下制作了分级多孔纳米结构的氧化铝/金多层薄膜电极。利用SEM和EDS对上述多层薄膜电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上层氧化铝层即阳极氧化铝层具有有序的多孔的结构特性,其孔道垂直于电极表面,无障碍层,具有穿孔特性,根据扩孔时间长短,孔径大小在80~120nm范围内可调左右;底层金层亦为多孔结构,孔尺寸为10nm左右。为了评价分级多孔纳米结构的氧化铝/金多层薄膜电极的
简要回顾了离子迁移谱技术发展历程,叙述了常规离子迁移谱的局限性。阐述了基于MEMS工艺的新型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技术,该技术以物质离子的离子迁移率在高场下的非线性变化特性为基础,可实现对物质离子的空间分离。结合自主研发的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仪,论述了基于MEMS工艺的新型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技术在物质离子分离检测方面的原理及实施方式。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的研究进
石墨烯是一种六方结构排列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它的成功制备突破了二维材料不能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固有理论。与硅材料相比,其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而双层石墨烯具有可变的禁带宽度。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碳化硅外延法、CVD法等。机械剥离法简单易行,但尺寸和特性不可控,适宜于实验室制备研究;氧化石墨还原法成本低产量高,但是制备质量较差;碳化硅外延法和CVD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高尺寸
会议
本文通过阳极氧化的方法在近等原子比镍钛合金表面首次成功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纳米管阵列,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A)对其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实验表明阳极氧化的温度和电压是影响纳米管生长的重要因素.当阳极电压较低时(15 V),温度变化对阳极氧化结果影响不大,镍钛合金表面仅形成几十纳米厚的多孔结构.当升高阳极氧化电压至20V,在20℃阳极氧化形成的纳米结构表面是一层几十纳
会议
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是目前气体传感器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最早的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是美国人采用裸铂丝制作的用于检测瓦斯气的传感器,1957年,英国人发明了在铂丝圈上涂加载体和催化剂的催化传感器。随着微电子与微系统技术的发展,表面和体微加工技术进入了微机械加工领域,并很快在气体传感器制作中得到应用。本文是基于非硅微加工技术研究基础上,借鉴了微桥细丝的研究理念,设计了一种微双桥结构的催化煤油传感器,以可
会议
单悬臂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效率和扫描范围已难以满足大尺寸样品扫描的需求,阵列悬臂梁并行扫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阵列悬臂梁并行扫描的工作方式,以非接触磁力模拟样品与悬臂梁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开展了1×2阵列压电悬臂梁的并行扫描和驱动控制方法。两压电梁共用一个激振器;两压电梁都集成了微位移致动器,能够独立地跟随样品表面起伏;两压电梁都集成了微力传感器,设计了用于微弱力检测的电荷放大器
梳齿电容式微机械陀螺是一种以微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的典型微惯性传感器,在军民领域里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梳齿电容式微机械陀螺采用静电梳状结构驱动和电容检测的典型工作方式。静电梳状驱动不受电容间隙限制,可以获得较大的驱动振幅,且驱动力与位移无关,品质因子较高,信号处理电路易于实现。在梳齿式微机械陀螺中,哥氏力被转换为极板间的电容变化并通过读出电路输出。从微机械陀螺的原理可以看出,微机械陀螺的驱动和检测部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