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冲击地压倾向巨厚煤层回采巷道支护

来源 :2009年煤矿瓦斯灾害预防与控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方法,以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21121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质条件下冲击地压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确定了该矿冲击地压类型和冲击倾向等级。运用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RFPA20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巷道围岩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IAC20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了锚网+锚索+工字钢拱形支架联合支护方案。在21121工作面轨道巷进行了支护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观测结果证明,锚网+锚索+工字钢拱形支架联合支护方式较好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克服了有冲击倾向巨厚煤层大断面沿底掘进综放回采巷道中埋藏深、变形大、冲击地压等问题,解决了支护困难这一重要课题,保证了矿井正常生产。
其他文献
西安加速器质谱仪(Xian-AMS)于2006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在近两年的分析测试中,仪器运行正常,成功测试了14C、10Be、26Al和129I等共2 741个待测样品,对外测试服务占总测样品数比例达50%。为进一步优化仪器的测试性能,提高测样效率,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与荷兰高压静电公司(HVEE)合作,对原有离子源部分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计算机控制部分做了优化。改造后的离子源头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
文章阐述了一种能探测质子束流在自由空气中沉积能量、分析质子束流特性等的多功能多阳极电流型电离室的设计原理、结构参数及基本性能。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电离室的主要参数均通过计算机模拟或计算进行了必要论证。初步实验标定的结果表明,该电离室具有良好的饱和特性。
分析了水城矿区古沉积环境、煤岩层顶底板岩性、区域和矿井构造控制等方面的瓦斯地质特征,同时结合水城矿区实际测得瓦斯基本参数,从而对水城矿区瓦斯赋存特征有个基本认识,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性能化强调的是通用与个性相结合的量化模式。性能化采掘瓦斯涌出量预报是以影响因素的量化为基础,内容包括性能化分析、性能化预报、动态校正与实施规范四部分。性能化分析包括等效层的划分、等效层瓦斯涌出基本量与影响因素的量化。其中,等效层是煤层及其采掘影响范围内顶、底板的等同岩性,主要参照对瓦斯涌出量影响明显的岩性命名;影响因素量化涵盖了煤层赋存、地质构造、采掘工艺和生产环境。性能化预报是根据性能化分析结果
在研究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诱发的瓦斯爆炸机理及其传播过程中的湍流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分叉管路分叉点为一扰动源,会诱导附加湍流;管内设置螺旋环后,原管壁边界层遭到破坏,当管壁邻近的气流经过螺旋环时,发生边界层的分离,在分离区形成涡流,使气流湍流度增加;火焰阵面进入螺旋环扰动区后,将发生扭曲并产生褶皱,火焰表面积显著增加,燃烧速率增大,并相应增加了释热速率,会诱
煤屑瓦斯扩散规律可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及确定煤层的瓦斯含量。根据球壳失稳机理,突出及煤层瓦斯含量的实测与煤体被地应力破坏之后的初始时刻瓦斯涌出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测定方法及认识上的限制,前人大多只研究了10s以后煤屑瓦斯的扩散规律。根据一维气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煤屑瓦斯涌出量测定装置,运用传感器及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对煤屑瓦斯在整个解吸期间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测定;利用MATLAB曲线拟
现行煤巷突出预测的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是基于打钻的静态预测方法,往往将最能反映煤体突出危险性的初始时刻数据漏失,从而导致低指标突出事故频繁发生。动态预测方法已成为煤巷突出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设计了煤层模拟装置及钻进过程中钻孔瓦斯涌出速度测定装置,采用依照均匀设计方法制定的试验方案,对采自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11-2煤层的5组煤样进行了钻孔瓦斯动态涌出规律模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动
针对淮南矿区深部矿井丁集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综掘面发生“低指标”煤的突然压出区域瓦斯地质条件,分析了其摩擦滑动失稳力学机制;并试验得出了工作面预测敏感指标钻屑量S及孔深系数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及衰减系数Cq的临界值。其创新指标S’预测以地应力为主导作用的低指标突出提高了准确率;在试验区近2000m巷道掘进过程中,预测不突出危险率87%,不突出准确率100%。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尤为重要。为了确定合理的矿井防突预测预报指标的敏感度,防止“高指标不突,低指标突出”现象的发生,通过对沙曲煤矿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及现场跟踪考察,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计算矿井突出敏感指标,最终确定瓦斯解吸指标K1为该矿的突出敏感指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对于确定合理的矿井突出敏感指标是有效的,具用较
目前国内外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断面全煤巷道支护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护方法,在设计支护参数时往往为了安全因素考虑而增加支护成本。本文作者通过对锚梁网索耦合支护技术的优越性的分析。通过经验公式确定锚杆和锚索的长度,并按照悬吊理论计算并确定锚杆、锚索支护间距。经过验证各种支护方式之间的相互匹配系数并最终确定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复合顶板大断面全煤巷道锚梁网索耦合支护的合理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