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繁殖性能的选育研究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三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家系选育法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通过三个世代的选育,三黄鸡的产蛋率、入孵率、受精率、健苗率和鸡苗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产蛋率上升了6.7%,受精率上升了4.24%,健苗率上升了6.07%,鸡苗成活率提高了4.6%.这些选育效果有效降低了三黄鸡的鸡苗成本,增强了其盈利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母鸡的试验研究,母鸡阉割后外观变化:鸡冠肉髯变大,蓑羽变长变细、颜色鲜艳,尾羽和鸡距均变长;与正常母鸡外观显著不同,但其体型仍然和正常母鸡相似,鲜味氨基酸含量的结果中A,B和C组各氨基酸含量比D和E组高,其中Asp,Thr,Ser和Pro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A,B和C组之间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E组氨基酸含量比D组高,除了Asp其余的差异不显著(P>0.05
本文通过对肉鸡的试验研究,免疫应激极显著降低了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P<0.01),且使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免疫应激模型构建成功。日粮中添加VE能显著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免疫应激使肉鸡脾脏指数极显著增大(P<0.01),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对胸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 VE显著影响27d肉鸡胸腺指数且可以缓解注射LPS对肉鸡胸腺发
本研究旨在前期建立的H120疫苗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基础上,构建以H120疫苗株为骨架的表达变异株主要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研制针对中国IBV主要流行血清型的候选疫苗株.经RT-PCR和测序证明拯救获得了以H120疫苗株为骨架表达IBV流行株完整S基因的重组病毒H120-⊿S株。H120-⊿S株能在SPF鸡胚中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并引起特征性的IBV感染鸡胚病变。SPF雏鸡接种H120-⊿S株后饮水、采
为探讨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下丘脑TRH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鸭在13胚龄时已均可检测到TRH基因mRNA的表达,从21胚龄到出雏后7日龄,TRH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一直在增加,且出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都要极显著高于胚
利用引进的朝鲜鹌鹑繁衍的后代群体为育种素材,根据现代动物遗传原理,采用闭锁群家系选育结合计算机辅助育种,以产蛋数、体重、蛋重等为主选指标,选育出专门化父系(H系)和母系(L系),父系和母系配套生产商品鹌鹑,商品代可根据羽色自别雌雄.经八年系统选育,培育出神丹1号鹌鹑配套系,2012年获国家新品种证书.父母代开产日龄43~47d,35周龄产蛋135~145个,公母比例1:4~5,35周龄可供合格种蛋
本试验以苏禽青壳蛋鸡和白来航鸡为亲本,通过正反交交配方式产生F1代,观察杂交F1代外貌特征的变化,并测定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苏禽青壳蛋鸡与白来航鸡正反交F1代的羽色主要表现为白色,但正反交组合间羽色表现稍有差异,以苏禽青壳蛋鸡公鸡为父本的后代大多数在背部或翅膀等处羽毛会带有黑色斑点;杂交后代在胫色表现上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采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Ft代体重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
本试验以高邮鸭和金定鸭为实验模型,对13、17、21、25、27日胚龄的鸭胚的体重,胚长及部分组织器官的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胚龄的增大,两个品种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头,胸相对于胚重的指数则是逐渐减小,腿部指数则是逐渐增大.肝脏,脾脏,心脏的发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分析来看,在胚胎发育的后期25~27日胚龄是高邮鸭
以优质型肉鸡5个纯系(F、B、D、Y、S3)及其8个正反交杂交组合F1(FS3、S3F、YS3、S3Y、DS3、S3D、BS3、S3B)为素材,探讨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饲料利用率间的关系,为改善肉鸡饲料利用率积累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各品系及其F1代1日龄健康雏鸡各100只,饲养至12周龄屠宰,分别测定肝脏、腺胃、肌胃的绝对重量及其相对重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绝对长度及其单位体重相对长度.对所
禽类的脂质合成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与哺乳动物不尽相同而有其自身特点.肝脏基础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basic fatty acid binding,LB-FABP)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 teins,FABPs)中的一员,特异地存在禽类的肝脏组织中,目前没有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为研究LB-FABP基因启动子活性,本研究克隆了鸡LB-FABP基因的启动
对5个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及其不同杂交组合F1代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常规品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S3F、S3Y在肌纤维面积、硫胺素指标上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外,其他组合均无显著杂种优势.S3系作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的肌肉品质均好于作为母本的杂交后代,反映了父本效应在肉质性状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