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冷度日与电力的关系研究及预报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空调等降温设施日益广泛使用,我国各大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很快,城市电力供应屡创新高,每年夏季的高温时段许多城市的电力负荷都达到甚至超过警戒水平,甚至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以解决电力供需紧张的形势.据了解目前北京夏季用电负荷超过三分之一用在了降温上.电力紧缺不但会危及城市能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会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气候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己受到广泛关注,人们一直把能源消耗作为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并把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为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研究气候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可以为能源规划、能源战略的制定以及能源消费的预算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聚焦于温度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其中温度和能源定量关系的测度指标“度日”,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现在己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测度指标和模型。“度日”就是指日平均温度与规定的基础温度的实际离差。为了研究的方便,度日又分为两种类型,即空调制冷度日和采暖供热度日,本文研究北京夏季冷度日与电力的关系及进行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
其他文献
通过对自1964年以来冀中廊坊市7次典型洪水的气象特征分析,得出:廊坊市典型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40天内;上游泄洪及暴雨自产径流是廊坊市典型洪水的两种主要类型;台风影响下的河北省暴雨天气是廊坊市洪水发生的主要水源;针对廊坊市洪水发生的特点,将防御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实现汛期雨洪资源化是补充廊坊市水资源的科学途径.
利用石家庄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等产品,结合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太行山地形对这次飑线天气过程演变的影响,初步总结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飑线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对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识别和预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根据连续15天降雨资料计算土壤含水量Pa,实时反映土壤水分变化.当土壤达到最大含水量(IM=100mm)时,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预报起报条件,当预计还将出现大到暴雨时,可以发出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预警等级报告,通过事例发现山区当日降水大于120mm以上时,(Im上限值)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利用土壤含水量IM比单纯降雨量有提前几个小时的预报时间,物理意义明晰.
本文利用mm5模式,选用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02年7月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发现:不同方案对强降水中心落区影响不是很大,但对降水强度有较大影响;4种方案次网格尺度和网格尺度降水对模拟总降水贡献不同;GR方案和KF方案的闭合假设中考虑次网格尺度湿下沉气流,可一定程度再现一些中尺度特征;四种方案模拟的云物理量特征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定点、定量降水和天空状况、地面气温、湿度等要素的
本文利用PSU/NCAR MM5模式,对华北地区"2002.3.20"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斜压槽和蒙古气旋是触发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重要的天气系统;高空急流及其下方的Ferrel环流起到了高层动量下传和加强低层锋区的重要作用;沙尘暴期间,对流层高层大值位涡下传现象十分明显,500hPaPV2负值中心位置对沙尘暴的落区和爆发时间能起到一定的预示作用;地形对比试验结果
本文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v3、T213资料、高空地面资料,模拟分析了2005年11月19~21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雾为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的辐射雾.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一致,模拟雾在范围、强度、生消时间等方面基本反映了实际大雾的生消变化规律.近地层逆温的维持和充沛的水汽条件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诊断分析表明,大雾维持期间,雾区近地面层
本文分析了2005年9月初庐山出现连续性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当"泰利"台风登陆减弱后的低涡环流沿西北方向移近赣南时庐山出现降雨,当庐山位于低涡东北侧时降雨强度显著加大,因为北方有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涡在庐山的西南侧较长时间停滞,因此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台风北侧的倒槽是庐山降雨的触发系统,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呈散开状、低层流线则大量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不断有冷空气从西部补充到
本文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河南省暴雨天气影响的重要性,先后提高了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LASGREM模式,下同)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并采用包络地形方法处理模式中尺度地形.运用常规报文资料得到初始场,对2004年7月15~17日造成沙澧河洪水的特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LASGREM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善,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同时提高
本文为了加强对黑龙江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认识,更有利于暴雨灾害的预报和防御,对2005年7月28-29日发生在小兴安岭的暴洪中尺度系统,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环流演变特征、云图和雷达回波上观测到的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水汽来源、产生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暴雨中尺度系统是在切变线和新生东北低涡的环境中诱发出来的;卫星和雷达图像也观测到了中-β尺度和中-α尺度的MCC的发生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05年6月25-28日的湖北省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后认为:河套低槽与副热带高压的对峙,使系统移速缓慢,造成中低层切变维持和急流的发展,激发中尺度系统产生加强,造成了这场强降水.利用AREM数值模拟资料对螺旋度、湿位涡进行了诊断,揭示了暴雨过程中螺旋度、湿位涡的演变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暴雨的发展与螺旋度、湿位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暴雨的预报和诊断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