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树皮的化学成分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胡颓子科(Elae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沙枣(Elaeagnus angusti folia L.)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解析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儿茶素[ (+)-catechin,Ⅰ]、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Ⅱ]、槲皮索(quereetin,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及咖啡酸(caffeic acid,V).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和Ⅴ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为探索镁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制备了Mg-xwt% Zn-0.8wt% Zr合金(x=3,4,5),研究了不同Zn含量对镁合金力学性能和体外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均有所提高,但塑性及耐蚀性明显下降.其中,挤压态Mg-3wt% Zn-0.8wt%Zr合金的抗拉极限强度为300MPa,延伸率达到21.0%.经体外腐蚀测试,Mg-3wt %Zn
本文测试了轧态25CrMo48V钢管的CCT曲线和回火动力学曲线,研究了该钢淬火马氏体经不同回火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据此优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管经900℃×35min淬火+650℃×75min回火处理后,形成了细化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屈服强度达到1000MPa以上,横向全尺寸0℃却贝冲击功达到100J以上,强韧性匹配优异.
以无载体的Ni-Fe为催化剂在850℃催化裂解CH4气体可以有效地合成出大量的碳纳米洋葱.碳洋葱的尺寸分布在10~100nm,平均直径约为50nm.产物中包括内包金属颗粒与中空状的碳洋葱.Ni-Fe催化剂在经过H2还原之后形成了两种固溶体——铁纹石与Fe0.64Ni0.36.并且Fe0.64 Ni0.36在碳纳米洋葱的生长中起到了主要的催化作用.
本文对超高强度石油套管用25CrMo48V钢进行了900℃30min淬火、650℃5~120min回火的调质热处理,测试了各样品的维氏硬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回火组织形貌,统计分析了回火马氏体板条、沉淀粒子数量和尺度随回火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火时间低于30min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板条特征逐渐退化,但快速合并和宽化;沉淀粒子的尺寸和体积分数急剧增大;样品硬度急剧下降.当回火时间达到30m
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为支架,选择ISO 10993标准中推荐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了细胞在该材料上的生长行为.探讨了该材料与碳纸材料对细胞作用的差异和可能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为细胞提供了十分接近天然细胞外基质的人造环境,具有显著促进细胞黏附和长时间增殖的功能.同时,多壁碳纳米管和碳纸材料吸附血液蛋白质前后其表面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没有产生负面影
选取TiB2和Si3N4作为个体材料,在225℃条件下,利用超高真空离子束溅射系统,制备TiB2,Si3N4及一系列TiB2/Si3N4纳米多层膜,通过XRD,表面轮廓仪和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分析了该体系合成中调制比对多层膜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多层膜的纳米硬度值高于两种个体材料混合相的硬度值;当调制比为15.4∶ 1时,结晶出现多元化,多层膜体系的硬度、应力、弹性模量以及膜基结合性能均
本文介绍了一种发现新农药的创新研究方法及利用此方法研制的部分候选农药品种,也就是基于生物等排理论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同时介绍了创新方法的理论基础.
使用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AO-PAN)与FeCl3反应制备了PAN纤维铁配合物(Fe-AO-PAN),考察了PAN纤维氰基转化率(CP%)、溶液中铁离子浓度(CFe)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Fe-AO-PAN配合物中铁离子含量( CFe-PAN)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AO-PAN纤维与Fe(Ⅲ)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问题.结果表明,增加CP%和CFe,升高反应温度都会导致Fe-AO-PAN配合物中CFe
以电子在半导体薄膜内的扩散和复合理论动力学为基础,建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基于二次复合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电池内部电子浓度分布及膜厚度对电池性能及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并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模型计算,在以TiO2为基本材料的DSC制备中,最佳膜厚范围在4.5~13μm之间,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该模型准确描述了DSC的工作机理以及内部电子传输与复合的过程,提出优化电池结
本文采用水平浸没式探头测定了气-液-固三相并流磁稳定床的传热特性,空气、水、非晶态镍合金(0.12~0.20mm)分别被用作气相、液相和固相.实验研究了并流稳定床中磁场强度、表观液速、表观气速、液体黏度、表面张力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建立了Nu数与Re、Pr、Bo数的关联式,该关联式能很好地预测磁稳定床的传热系数,平均偏差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