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建立幼犬牙槽裂模型的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建立与临床牙槽裂相似的动物模型,为牙槽裂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方法:8周龄杂种犬9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6只。实验组制备牙槽裂模型:设计唇腭侧2个矩形粘骨膜瓣,切除自第1乳侧切牙远中至乳尖牙近中约7mm的牙槽骨段,两个粘骨膜包裹覆盖切骨创面。通过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测量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 结果:所有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观察期间无自发骨性愈合。各标本裂隙宽度与手术切除宽度基本一致。裂隙两侧的牙齿萌出正常,骨缺损缘表面光滑,有皮质骨形成。X线摄片发现。裂隙边缘密度逐渐增高,类似骨皮质影像,未见新骨向裂隙区生长迹象。 组织学发现,牙槽裂缘组织由外向内依次为粘膜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薄层纤维骨膜和骨组织。 结论:本实验形成牙槽裂模型与临床情况接近,方法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冠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4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了肺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果:肺段支气管和血管主要分布于从胸骨角至脊柱的10个断面里,气管权层面是在冠状断面上追踪观察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最佳开始层面。在冠状断面上有5个识别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关键层面:①升主动脉层面,出现尖段静脉,后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
目的:为中央型肺癌外科治疗中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40例,左、右舅开胸各20例。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至下叶青支动脉起点处的长度分别为(45.7±8.2)mm、(42.8±5.1)mm。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的外径和下叶背支动脉
目的:利用颞骨细微结构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显示锤砧关节的三维形态,以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锤砧关节的运动生理。方法:取新鲜颞骨标本块,不脱钙聚合物包埋,骨切片机连续薄切片,经图像处理、精确对位后,提取颞骨内各结构轮廓,重建听骨链图像。结果:重建的听骨链和锤砧关节图像细致精确,完整显示出关节的三维形态。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充分揭示锤砧关节的三维形态,为临床听骨链重建和锤砧关节的运动生理研究,提供形态
目的:髂腹股沟区为临床常用的组织瓣供区之一,本文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非主干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髂嵴前都的血供丰富,具有多源性,主要由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供给。每支血管各有其特点.且彼此在髂嵴缘均有吻合,此外旋髂深动脉还与
目的:进一步探讨肘管段尺神经半脱位的解剖基础,为尺神经前移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教学用的48侧(男36、女12)成人固定上肢标本,观测肘管横径及尺神经肘管段横径;对57块干性肱骨的尺神经沟深度和内上髁宽度进行测量;并结合临床10例患者的尺神经沟x线摄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肘管横径和尺神经肘管段横径分别为,男(6.12±0.83)mm和(4.24±0.69)mm,女(5.93±0.71)m
目的:为提供穴位的相关精细形态图象资料。方法:采用中国人体定穴标本的断面切割、图像的采集配准和计算机三维重构方法研究穴位的三维形态解剖结构。结果:建立人体标定穴位后的逐层断面解剖图片库(3022张)。建立了穴位三维人重构软件,研究了风府、风池等部分穴位断面的重构切面结构,对穴位断面图象处理提供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结论: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可为观察穴位与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提供方便,并为阐明穴
目的:为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①观测83具(男47女36)成人尸体166侧;②观察锁骨下静脉的续连、走行、位置关系及与周围结构的愈着情况;③测量锁骨下静脉外径、长度、与锁骨下面相交处所成夹角的度数、相交点的深度、交点至锁骨内侧端距、至前斜角肌内侧缘距及至静脉角的距离;静脉角的度数及深度;头臂静脉外径与长度、与上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上腔静脉外径与长度;锁骨全长及
鉴于近十多年来,心脏外科的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右房室瓣的病变,为了进一步提供国人右房室瓣的资料以供临床参考,笔者对于国人心脏右房室瓣做了解剖学观察,给出了分析结果。
军事训练中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常发生的应力性骨折,不仅给伤员造成身心伤害,并严重影响部队训练任务。目前,通过对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内外因素、解剖学基础及预防、诊断、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认为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但由于目前应力骨折的发生机制及解剖学资料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应力骨折的预防和治疗。因此为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还需要对易发骨折部位的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