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铀浓缩厂的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

来源 :200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我厂的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我厂运行三十多年来,工作人员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均小于1msv,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通过我厂三十多年来的运行实践证明,我厂的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工作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起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的调查。通过对结果异常岗位人员活动现场的辐射水平及辐射源的调查,保守推算了该岗位外照射最大个人剂量为7.72 mSv/a,平均剂量为1.87mSv/a,远低于异常结果,从而确定出现异常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的监测结果不是本人真实的受照剂量,剔除了假剂量,保证了个人剂量的可靠性。并针对该岗位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
监测和分析四平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程度,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更好地进行放射防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热释光方法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范围为0.48~17.92mSv/a,平均为1.86mSv/a: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范围为0.48~2.64mSv/a,平均为1.50mSv/a;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范围为0.92~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行开展的所内全体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相关工作,包括: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测量、统计分析及质量控制等。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3]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劳工局联合倡议制订安全标准丛书《外部辐射源引起的职业照射评估》要求,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循下列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我国职业人员剂量监测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
本文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直读式个人剂量报警仪性能试验。因条件所限,仅对部分性能做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种仪器满足或高于国标要求,基本满足放射性工作场所作为个人剂量报警仪使用。
本文围绕放射损伤的剂量诊断问题,着重从生物剂量估算、ESR剂量测量和内照射剂量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我院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实例。这些成果凝聚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心血。其中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技术包括染色体生物剂量计的不断完善和自动化分析、急性超大剂量照射的剂量估算技术、迁延照射及辐射远后效应的研究、淋巴细胞微核以及各种新的基于DNA靶分子辐射损伤的检测技术等;
本文介绍了田湾核电站TLD系统的刻度原理及其与传统TLD系统在刻度方法上的区别和优点,并介绍了田湾核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刻度方法。
在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除失重外,空间辐射对人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宇宙辐射源(天然空间电离辐射源)主要是银河宇宙射线和随机发生的太阳粒子辐射(质子事件)。银河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约占84.3%的质子,约占14.4%的α粒子及约占1.3%的重离子。由于缺乏地磁场的屏蔽,宇宙辐射中的占主要成分的质子会产生很高的剂量,对宇航员产生危害。尤其是高能质子可以穿透飞船照射人体、杀死人体细胞或引起人体内的DNA损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自1959年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以来所采用的监测技术和质量保证方法,并给出了近年来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采用252Cf中子源和2*1.7MV串列加速器14.8Mev单能中子源,对自制的12批中子气泡探测器批内一致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同批次制作的气泡探测器性能符合ISO标准要求,对Cf-252中子源和14.8MeV中子源,都能够用此探测器进行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