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水稻秸秆还田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Bt(Bacilus thuringiensis)水稻已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很快将进行商品化种植.但其秸秆还田所释放的Bt杀虫晶体蛋白可能对蚯蚓等非靶标土壤动物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模拟研究了不同Bt水稻秸秆还田量(2.5%、5%、7.5%和10%)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子爱胜蚓能有效加速Bt水稻秸秆还田释放的Bt蛋白的降解,且在蚯蚓体内和多代蚯蚓体内没有积累;(2) Bt水稻秸秆还田释放的Bt蛋白对赤子爱胜蚓成蚓的存活、生长和发育没有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秸秆添加量的处理显著促进了赤子爱胜蚓成蚓的存活和生长发育;(3)Bt水稻秸秆还田处理对赤子爱胜蚓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在含量为7.5%到10%的范围内,随着Bt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蚯蚓的繁殖量也同步增加.总之,Bt水稻秸秆还田释放的Bt蛋白对赤子爱蚓成蚓生长发育和繁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本实验选用耐盐性强弱不同的高粱品种甜选35、红缨子以及甜选41,研究了150mmol/L浓度的NaCl胁迫下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mmol/L浓度的NaCl胁迫下,不同高粱材料
  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动植物的遗传基础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质资源也正逐渐从地球上消失。超低温保被认为是目前长期稳定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理想方
会议
  通过分析稻瘟病菌基因组,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BLAST序列分析等方法从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到了一个分泌蛋白基因MoSDT1.为了进一步研究稻瘟病菌效应蛋白MoSDT1在稻
  [目的]构建稻瘟病菌活体寄生阶段特异的效应蛋白BAS1和BAS4的过表达载体及获得过表达的异源表达菌株,为研究这些效应蛋白与水稻的互作特性,及其他新效应蛋白奠定基础。[
会议
  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壤质潮土上开展了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耗水比例较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矮抗58高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也是风媒远距离传播的真菌病害。小麦条锈菌在云南省越夏和越冬,但越冬和越夏菌源的传播方向和影响范围都不清楚。研究其在云
会议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由此带来的食物安全与健康风险问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尤为受到
  植物的防御反应能被病原激发子所引发,局部的识别随后导致SAR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系统获得抗性).植物中SAR的发生与大量相关基因的转录重编程有关,其中重要的
会议
  本文通过在斜纹夜蛾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Cd),研究了连续3个世代幼虫取食不同浓度0 (Cd1)、4.06(Cd2)、10.15(Cd3)、20.3(Cd4)、40.6(Cd5)、81.2(Cd6)mg Cd/kg的
会议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云南省的气候环境和小麦生产使条锈菌的种群变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