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图书馆建筑

来源 :2003年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藏书楼——中国图书馆建筑的雏形,并分析了处于发展期的中国近代图书馆建筑的概况,以及走向成熟期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概况,最后指出未来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模式演变与探索的历程简要的说就是走了两大步,也可以说是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变化。即20世纪上半叶从藏书楼走向现代图书馆和20世纪下半叶从近代图书馆(也
北京市规划局设计院人民大会堂设计工作组去年承担了人民大会堂设计任务。人民大会堂工程规模宏大、内容复杂、工期紧,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空前的。设计组从接受任务开始,在
本文从文献探讨、个人工作经验及作者近年来参观美国数所图书馆的心得,归纳了图书馆在阅读空间、典藏空间及合作共筑上的变化。
建造图书馆新馆舍的高潮在全国各地一浪高过一浪。从20世纪末至2l世纪初的近10年间,在中国大陆兴建的新图书馆,论其总体建设规模和技术工艺上的巨大进展,不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
本文简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经营的转型以及图书馆服务型态的转型,并论述了图书馆空间的改造与调整的措施,最后总结了笔者的几点体会。
图书馆建筑是为特定人群利用文献信息,开展学术文化交流,进行社会教育的场所,是主要为读者使用的公共文化建筑。图书馆建筑的本质就是对其使用者——读者和馆员存在方式的规定。
会议
本文简述了关于图书馆建筑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图书馆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并指出了图书馆建筑人文精神的体现。
进一步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运动,对顺利完成我们的治淮任务,是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的;这从过去成绩中,即可得到证明。自去年各季全面展开竞赛运动后,仅据上中下游的两个水库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呈现大发展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世纪图书馆建筑在突出特色文化、讲求环境艺术的同时,“以人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它不仅突出体现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文献信息存储、传递与检索的网络化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