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101/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储氢性能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和氧化石墨烯(GO)是当今材料化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然而人们对GO/MOF复合材料的研究却刚刚起步[1,2].本文以GO、金属离子Cr3+和对苯二甲酸(H2bdc)为前驱体,通过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GO掺杂量的MIL-101/GO复合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和吸附仪等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与储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GO掺杂量较少(2 wt%和5 wt%)时,GO片上的含氧基团与Cr3+离子配位,阻止了MIL-101晶体的形成,进而降低了材料的孔隙率和储氢量;当GO掺杂量较高(10 wt%和20 wt%)时,GO发生团聚,对MIL-101晶体形成的阻止作用不明显,复合材料粒径变小,储氢量接近纯MIL-101.
其他文献
全氟化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存在于电镀、塑胶、皮革、日化用品和涂料等行业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此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废水不仅含有全氟化合物还含有纳米颗粒(如纳米微塑料)。因此,全氟化合物与纳米颗粒的复合污染及联合毒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微塑料(MPs)是指尺寸在5 mm的以下塑料颗粒,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而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POP.关于MPs与PAHs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有报道,但多集中于母体PAHs,对于其衍生PAHs(如烷基化PAHs和羟基化PAHs)与MPs的研究尚属空白[1].
微塑料是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全球每年塑料的产量约为3亿吨,而其中大约10%的塑料最终将破碎成微塑料进入环境[1,2]。而由于大多数种类微塑料的难降解性,大量的微塑料可能保留并积累在自然环境中。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主要针对其物理和形态特征使用一些如显微红外和拉曼光谱等显微镜检测和光谱技术,定量方法只能通过计数量化,而且镜检前需要将样品中微塑料预先分离,这将会造成了更大的系统误差[3,4]。
纳米塑料(粒径小于1 ·m的塑料)的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纳米塑料可能来源于环境中已有塑料垃圾的物理破碎、化学或生物降解(次生源),另外在日用品如洗面奶中也发现了纳米塑料颗粒的添加(初生源),这些塑料排放进入环境,与次生纳米塑料一起最终随地表径流进入到天然水体,发生进一步的降解转化,可能对生物产生危害[1]。
双酚A(Bisphenol A,BPA)水体常见内分泌干扰物,塑料制品的添加剂,研究BPA和微塑料相互作用行为具有重要环境意义。本文研究了四种聚乙烯(PE)、聚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本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氨酯(PU)与BPA的相互作用行为。
聚芳醚酮(PEK)、聚芳醚砜(PES)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在高新技术及民用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为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对PEK、PES 的改性研究工作十分活跃。本课题组从分子设计的理念出发,合成了不同结构的含砜基的芳二醚单体,采用亲电低温溶液缩聚,合成了系列带甲基、双甲基、氯取代基、氰基及羧基侧基的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K)树脂,试图将PEK、PES 两种结构单元在分子水平上融合,期望获得性能
近年来,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本文报道一种简单有效的PEG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方法。首先,通过将聚丙烯酸(PAA)修饰到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向其表面引入大量的羧基,再利用酰胺化反应,将二氨基聚乙二醇(PEG)高密度的连接到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该氧化铁纳米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小鼠体内实验表明,PEG修饰可以有效的降低肝脾对
长柄扁桃是课题组深入榆林沙漠地区,发掘出的一种具有良好固沙作用及较高经济价值的当地适生木本油料植物。经过课题组近8 年的研究,已完成食用油、生物柴油、蛋白粉、甘油、苦杏仁苷、活性炭和饲料等7 种产品的研究,部分产品进行了9 吨原料的生产,研究成果申请了9 项国家发明专利(3 项已授权),两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长柄扁桃特色产品包括:长柄扁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8%以上,居植物油之首,已通过
阿托伐他汀钙是HMG - CoA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我们采取汇聚法合成主环,分别以苯乙酰氯和甲基异丙酮为起始原料,应用了经典的傅克酰基化反应,自由基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等,最后由合成4-甲基-3-氧代-N-苯基戊酰胺与2-溴-1-(4-氟苯基)-2-苯乙酮经过缩合反应得到主环,总收率达到69.7 %.侧链的合成以手性的(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由于特殊的二维纳米结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石墨烯近些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了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功能化修饰和改性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前提。建立了(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微结构控制和性质评价方法,并获得了电化学等性能与其组分的构效关系。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导电高聚物复合材料。发现了石墨烯复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