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糖尿病足治疗中三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国际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导致足坏疽的直接原因为肢端中小血管循环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功能障碍加上局部挤压、摩擦、碰撞、皮肤干燥破裂,或合并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由于对该病缺乏认识,治疗措施不当,病变常在短期内加剧,甚者需行截肢或合并败血症而亡。国内报道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病人的0.9~1.7%,其中老年糖尿病病人并发糖尿足者,约占2.8~4.5%,欧美国家报道其发病率5~20%,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者占非外伤性截肢的一半,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法治疗本病,临床糖尿病足治疗中三个问题做一探讨。
其他文献
根据西药治疗糖尿病毒副作用特别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长期服药的患者采用中西药混合用、交叉用、间隔用等方法,既减少了毒副作用,又收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共收集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病例1158例,糖尿病组361例,非糖尿病组797例,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胸闷、口干、便秘、气喘症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易见阴虚有热症状.糖尿病组阳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并发证之一,若不积极的干预治疗,病情发展至尿毒症阶段,肾透析或换肾是其治疗的最终手段.故糖尿病肾病的防治重点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该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兹就临床辨治的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了探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my,DN)中医证候规律,以及不同证候和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做有意义的工作.方法:本项研究在制定调查表后,采集相关信息,使用资料完整的病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多项实验室指标与多种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确立公认的、科学的与中医证型相关的现代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糖尿病和肾脏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谨总结其经验。
本文介绍了心肾联防联治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观念,分析了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肾并发症方面的前景,就自拟胸痹汤治疗糖尿病心肾并病的初步尝试做一探讨。
患者赵某,男,52岁,主因“双下肢间断水肿2月余”入院。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脚踝可凹性对称性水肿,2周后水肿延至膝部、大腿部,伴四肢麻木、视物模糊及尿量减少。本文为总结诊疗经验,故开展病例讨论。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单神经病变,其发病率很低。最近Greco等的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在1998年至2007年期间的6765例住院糖尿病人中,仅有16例合并单纯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合并单纯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率为0.24%。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中老年病人,典型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患侧头痛及瞳孔回避,其发病机理目前不清楚,可能与神经滋养血管缺血和/或梗死导致神经局部缺血有
目的:总结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交的临床经验.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学习前人经验基础上,经过临床治疗观察、总结、整理而成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结果:辨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着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只要辨证准确,剂量合理,往往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相关的溃疡、坏疽,感染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报道70%的截肢是由非感染情况下出现但由感染而促成其截肢。糖尿病足溃疡一旦合并感染,则截肢率升高,因此,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因此常常看到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存在,然而,长期应用抗生素也有一定的弊病存在:可能会出现耐药、菌群失调等发生,治疗费用较高。但是,如果停止应用抗生素,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