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A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10474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近三年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50.6岁.其中,原发巨块型肝癌24例,结节型20例,弥漫型10例,40例患者中,18例伴肝硬化.
其他文献
目的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时由于受到人体冠状面与摄片架的夹角、球管向足侧倾斜角度以及入射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拍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败.本文主要探讨摄影失败的原因,提高首次重拍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冈上肌出口位摄影失败的影像50例,均采用标准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摄片.50例图像根据肱骨头在“Y”形中的位置关系以及肩胛骨内侧的影像投影在肩胛骨侧位影像中的位置关系分成四种情况.①肱骨头不在“Y”形内
目的 探讨对比剂精准量化模式对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搜集我院90例患者,采用双源flashCT行冠脉成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管电压120kV,注射流率为5ml/s,对比剂量60ml采用bolus tracking触发扫描.实验组45例,管电压为100kV,注射流率为5ml/s,采用test bolus行冠脉扫描,小剂量测量注射流率为5ml/s,对比剂量为kg*0.2ml/
目的 探讨无乳腺乳晕改变的乳腺实质Pagets病钼靶X线表现 方法 回顾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s病临床影像资料.分析无乳头、乳晕疾患及乳腺单一肿块为Pagets病的影像特征 结果 临床无乳头乳晕及乳腺皮肤症状、体征.4例可触及乳内肿块,1例钼靶X线发现乳内肿块.病灶远离乳头、乳晕区.乳腺钼靶X线表现为5个病灶,1.5cm—2.0cm肿块3例,2.5cm肿块1例,结构紊乱1例.4例呈类圆形及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与心脏增强CT在左心耳血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心脏增强CT疑有左心耳血栓,同时又做了心脏磁共振(CMR)及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病例, 以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为标准,将心脏磁共振及心脏增强CT的检查结果分别与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做对比。
目的:比较一种半定量(整器官磁共振积分)和一种体积全定量的大体形态学积分在评价早期骨性关节炎演化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3T磁共振扫描80个女性患者的膝关节,40例有早期骨性关节炎(OA)(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2级与三级各20例),40例年龄相配的对照组,分别在首次、12个月、24个月进行扫描。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检查兔VX2肾癌瘤内出血的价值. 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VX2肾癌模型.种瘤后21d分别行常规MR及SWI检查,MRI检查结束后取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图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 结果 20只荷瘤兔中,1只因图像伪影明显予以剔除,另19只MRI检查观察到28枚肿瘤.常规MRI的瘤内出血检出率为75%(21/28),低于SWI的100%(28/28
目的: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中延迟时间对正常人群大脑血流灌注值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最佳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 PLD).方法:将84例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20-44岁)、中年(45-59岁)及老年组(60-80岁),分别行常规磁共振及3D-ASL灌注扫描;灌注扫描时每个年龄组分别采集三期PLD.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肿块38例,总结其MRI征象. 结果 38例软组织肿块包括良性31(脂肪瘤4例,血管瘤13例,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4例,淋巴管瘤1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血肿机化1例),恶性7例(脂肪肉瘤3例,粘液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转移性低分化癌1例).除脂肪瘤、脂肪肉瘤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以及
目的 探讨脊柱病变采用MRI 检查短T1反转恢复(short TIinversion recovery, STIR)序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脊柱病变者(其中外伤30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6例、脊柱结核12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0 例外伤病例除常见骨折外,还发现7例椎体外形无改变者,有骨髓挫伤;16例疑有癌肿向脊柱转移者中,13例 STIR 序列见椎体有高信号;12例脊柱结核患者,ST
目的:我院(北京某综合三甲)经多年建设,已在放射、核医学、超声、心电、内镜等科室建立多个科室级影像系统,但彼此独立、无法交互。随着医院发展,为满足科室间日益增长的数据共享需求,拟建设跨科室全院级别影像平台系统(E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