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颈深部感染回顾性研究

来源 :2014第四届全国耳鼻咽喉科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过程和管理经验并分析中国南部颈深部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的不同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0例颈深部感染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症状、合并疾病、治疗、并发症和预后的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44例为18岁以下(儿童组),86例为年龄大于18岁(成人组);在儿童组,21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在成人组中,58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发热,牙关紧闭,颈部疼痛和吞咽疼痛是在儿童组和成年组中最常见的四个症状;40例儿童和49例成人入院前曾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36例儿童和55例成人入院时有白细胞计数异常;在儿童组,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咽旁间隙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豚鼠噪声性聋模型,观察腹腔注射商陆皂苷对噪声性聋的治疗作用及合适的剂量,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听力正常豚鼠30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及高剂量给药组.动物首先暴露于中心频率为4 kHz、强度为115 dB的窄带噪声4h,暴露结束后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测试结束后立即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生理
会议
目的:讨海船船员听力损伤的情况及其特点.方法:1000名船员(其中甲板部563名,轮机部437名)进行听力检查,将纯音听力测试检查结果进行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频率听力损伤中4kHz最多见,高音频率听损率大于语音频率,符合噪声性耳聋特点;海龄越长,船员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损程度及听损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工作岗位的听损率有显著差异(P< 0.005),轮机部船员听损率高于甲板部;佩戴防噪耳塞的船员
会议
目的:探讨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9例被诊断为"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7d常规治疗后无效,之后被随机分为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继续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经鼓室给药组39例患者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的同时增加4次经鼓膜注射甲强龙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7d常规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8周查纯音测听(pure tone
会议
目的:探讨耳鸣习服疗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TRT)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治疗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71例为治疗组.行TRT治疗.另外5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改善耳蜗血供、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等药物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18个月的总适应率.结果:治疗组总适应率:6个月时为74.7%,
会议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30例BPPV治疗结果.结果:21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经Epley管石复位法,首次治疗治愈15例,6例经2次复位治疗,其中3例痊愈,3例Semont法治疗,2例痊愈,1例好转,给予前庭功能训练,第14 d随
会议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不同临床类型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4年2月本科治疗的51例BPPV患者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分型,并对不同类型BPPV采取相应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于一周后复诊,随访1个月.结果:后半规管受累最多,共42例,水平半规管受累6例,前半规管受累2例,
会议
经圆窗膜渗透给药是针对内耳疾病主要给药方式,该方法保留完整的内耳结构、安全性较高,同时使内耳局部药物维持在较高的浓度.经鼓室注射在50年前就已使用,药物经鼓室注射灌注中耳,经完整圆窗膜渗透扩散到耳蜗内淋巴液中,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中耳给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水凝胶、纳米技术和微导管技术,这些技术旨在维持药物在圆窗膜上的有效浓度并延长药物持续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圆窗膜的解剖学和生
会议
目的:取1例临床确诊面神经神经鞘瘤的病例进行报道,研究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取临床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面神经神经鞘瘤病例1例:患者男性,45岁,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该患者最初症状表现为2年前发现右耳外耳道肿物,无疼痛感,伴有听力下降,发现后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手术,术后肿物未作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造成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未进行进一步治疗,1个月前开始出现
会议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病理特点、外科手术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41例.良性肿瘤68例;恶性肿瘤24例.依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综合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以此选择手术径路和手术方式.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切除选择侧方经颞骨乳突部入路,即颞下窝A入路或联合耳蜗迷
会议
目的:探讨缓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微囊对面神经的诱向再生作用.方法:以PLGA/壳聚糖复合的神经导管桥接切断的大鼠面神经主干,根据在神经导管桥接室内分别加入的成分不同,实验分为三组:GDNF组、GDNF微囊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动物.术后9周,以不同荧光标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逆向追踪计算面神经元错向再生数量,分析三组间面神经元错向再生数量的差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