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方式

来源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由信息技术构建的各种教学环境对多元“学与教”方式的实施又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与“学与教”方式关系的正确把握,将会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绩效的改善和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及国内文献资料统计,8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血管并发症,心脏疾患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尿毒症患者早期心肌损害以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为主,能够维持正常的射血分数,本文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射血分数正常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尿毒症组),对照组
会议
目的:比较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对心脏功能评价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51 ~65岁,平均年龄58±7.2岁,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斑点追踪检查以及三维斑点追踪检查,利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获取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的整体应变参数,并计算两种技术的整体分析时间.
会议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45例健康志愿者,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存储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后,运用3D-ST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两组收缩期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圆周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扭转度角度峰值(LV-tw)、左心室扭力(LV-tor)、左心室心底水平
会议
目的:探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he 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灌注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的T2DM患者.冠状窦血流和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分别采用多普勒和三维超声心动图
会议
在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结合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定量技术,对及时判断术中患者的左室心肌功能以及对预后的评估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定量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评价左室心肌功能.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图像采集应用GE Vivid-7 Dimension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像技术,并配有Echo PAC工作站的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记录患者术前(开胸前)
会议
目的: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速度压差法可以无创性评估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但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就其准确性提出质疑,本文旨在从多角度分析比较TR法与右心导管测定的PASP,总结TR法高估或低估PASP的种种原因,为以后临床工作提供一些思考.方法:选取近5年来发表在Am J Car
会议
目的:探讨实时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对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经胸二维超声拟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患者19例,行实时经食管及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所获取三维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9例UCSS患者经手术证实排除UCSS诊断2例,其中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a型7例,Ⅱb型3例,Ⅲb型3例.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诊断11例,经食道三维超
会议
论文从"癌灵1号研究"这一成功案例分析入手,着重陈述了这一案例给予启示,进而讨论了传统中医治疗经验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方药拆分和药物筛选,能找出药物和疗效之间的必然联系。然后,需要进行微观研究,分离和提取有效药物中的有效物质成分。接着从不同水平和层次展开实验研究,揭示有效成分治疗疾病的微观作用机制,如此传统经验才能上升为科学认识,进而为现代医学补充进新内容,传统中医治病经验的有效性本身具有很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环节的前移和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预防保健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祖国传统医学的"治未病"预防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本文根据近几年全国社区"治未病"开展经验,探索社区"治未病"的实施策略,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社区"治未病"应以全面调查、搜集资料、建立社区人群健康档案为基础,根据群众的健康特点及社区环境,开展预防保健及就医指导服务,并综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得到很快发展,中医药服务信息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方便,中医药信息化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潜力也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对信息化内涵建设和掌握能力的现状来看,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还很薄弱;中医药自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