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典型工业干扰性负荷电能质量特性

来源 :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高压配电网中大量非线性负荷、冲击性负荷、不对称负荷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已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深入研究中高压配电网非线性负荷特性,掌控其电能质量特性,对电力用户开展有针对性的电能质量评估、分析和治理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对电力用户用电负荷进行大量实测的基础上,对中高压配电网中十余种典型的电能质量干扰源的用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归纳与总结,系统分析了各类非线性用户的谐波频谱特性,三相不对称特性、功率因数、电压波动与闪变等电能质量特征,可为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和电力用户确定电能质量治理措施提供计算基础和依据.
其他文献
循环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中的重点,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一个基于MOOC的直观、生动、动态的循环演示模块,通过对循环的动态执行过程和动态演示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掌握循环的整个执行过程,以及程序存储的变化,便于学生学习.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特点实施了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通过布置难度循序渐进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由教师从实验任务中提炼知识点,共同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知识体系.
虚拟实验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的桥梁,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虚拟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实验效果,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虚拟实验可以进一步改善实验空间环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发展现代实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术化水平.本文以"嵌入式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重要基础课程为例,阐述虚拟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虚拟实验体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实践学习的障碍,调
从教育部提出卓越计划以来,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对软件项目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长期的摸索和研究.本文是在分析多年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在计算机本科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校内外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和实际经验,包括积极派遣年青教师参加项目实践和相关师资培训,以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构建以全年级参与、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工程实践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软件工程2+2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可以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激励教学法、先实践再理论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个性化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utilize the results of a previously conducted experimental parametric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The experimental paramet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CPI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内容设计、考核过程及多样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
微电网有效地结合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和各种控制器,能源利用率较高,能够实现独立的控制,微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战略.目前,微电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微电网运行控制及其保护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致力于微电网系统的暂态过程电能质量和微电网在切换运行控制时电能质量的研究分析.在已有的成熟微电网控制技术之上,探讨了储能技术对微电网在故障情况下的暂态情况.本文还建立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本文介绍了《电能质量现象分类》标准的立项背景和目的,主要描述了本标准中电能质量现象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种电能质量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典型特征,最后对本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标准主要侧重于电能质量分类及现象描述,属于电能质量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本标准主要是对电能质量进行分类,因此在制订过程中,将电能质量问题对设备的影响、基本电力/电气设备电能质量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解释、产业电能质量现象及其产生原
在当前的中压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着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的损耗率无法统计的问题.在配变能效的管控方面,缺乏科学的标准与手段,造成配变损耗管理缺失,非常不利于配变的降损节能管理.本文依据最新的配变能效国家标准,结合配变运行的能效特性规律,科学地确定了不同容量配变的损耗率标准,提出了依据配变负载系数,合理配置配变的容量、科学评估配变运行能效的方法,对于配变的能效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