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

来源 :第二届全国心理测试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心理生理检测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十多年来,我国犯罪心理生理检测人员系统引进国外心理生理测试的理论和技术,并结合大量案件测试经验进行认真思考,不仅丰富和我国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的理论和实践,而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生理检测技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 系统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是一种多主题测试,是我国犯罪心理生理检测人员因应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的实际需要,以国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为基础,结合我国犯罪心理生理检测实践,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系统化、实用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的结果。它是一个新旧结合、中外结合的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系统。为了促进利用系统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为刑事司法服务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刑事司法的公正、效率做出应有贡献,本文拟对系统化犯罪心理生理检测进行系统化阐述。
其他文献
心理测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公安机关刑事侦查中开始使用、九十年代中期推广使用,侦破了大批疑难刑事案件。近几年,随着法制的日益完善,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实战中
会议
2005年3月在上海相继发生了二起杀妻案,这二起案件的性质、动机等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但心理测试的效度却不尽相同,其中成功一例,不甚成功一例。其中林宝才案件的杀人分尸碎尸的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新兴的,高科技的辅助刑侦办案的手段在犯罪心理测试和司法心理测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正日益成为刑侦办案和司法办案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辅助办案的技术
会议
日常的心理测试中,测试人员重测试,轻谈话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各类文章里,常有对测前谈话的论述,却少见对测后谈话的涉及。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对测后谈话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与
本文描述了心理测试中受测人的皮电谱线出现锯齿波的现象,对此种锯齿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对这种波形在测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吸毒人员(包括脱毒人员和未脱毒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吸毒人员为维持吸食毒品的经济来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心理测试技术作为
会议
准绳测试法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在心理测试技术的方法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得比较深入,争议问题也比较多,而关于时间隔离词的对立就是诸多争议之一。这种争议主要集中
会议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这一技术所运用的记忆心理学理论探讨一直是此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被测人记忆中是否存在犯罪相关
目的 探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离退休人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Katz等人提出的 ADL 量表和 L awton的 IADL 量表 ,对居住在公司基地的离退休人员
心理测试技术是客观的检测被测人对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心理评判技术,就目前而言,这项技术是侦查工作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在侦查工作中心理测试技术适宜的应用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