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热还原法制取TiC、Ti(C,N)和TiN的热力学原理研究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以TiO2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取TiC、Ti(C,N)和TiN的热力学原理。结果表明钛氧化物的还原是逐级进行的,反应过程伴随着相变,当TiO2粉末和C粉末均匀混合时还原碳化反应主要依赖于CO/CO2传质的气固反应,当TiO2颗粒表面被C包膜时主要是碳和钛氧化物之间的固固反应,当TiO2粉末和C粉末混合压球时则两种反应机理均有。升高温度有利于还原进行,钛氧化物的开始还原温度随气相中的CO分压降低而降低。Ti(C,N)中的C,N含量取决于温度和N2压力。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TA15钛合金管材两辊温轧时主要变形工具孔型曲线锥度对管材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管材温轧稳定性、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管材性能等的研究,确定了孔型曲线合理的锥度。结果表明:LG温轧孔型采用0.03锥度有利于高强合金TA15管材温轧,轧制过程稳定稳定性好、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良好,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对纯钛大型板坯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海绵钛、充分混料、采取适宜的熔炼工艺,可获得化学成分均匀且满足相应技术标准要求的纯钛大规格铸锭,并锻造出了宽度达1300mm、单重达9.5吨、板型好、尺寸精度高、组织均匀、无内外缺陷的大型板坯。
Ti-Al-Mo-V-Cr-Fe-X系多组元强化的亚稳定β型钛合金。从合金板材整个研发过程中发现该合金有良好的机加工性、高的时效响应速率、性能与工艺参数相关性强,可提供不同级别性能的加工材。板材经多级时效处理后,其HRC≥49,满足了刀用钛合金的主要性能指标(HRC≥46)的要求。
TA7 ELI钛合金薄板的整个试制过程中,对主要工序进行优化运作,从原料选择一直到出成品板材1.5×780×1450mm,1.5×620×1220mm的全过程中,认识到:原料选择、成分控制、热轧方法、板形控制、中间修理、工艺参数、退火规范等均对组织和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按试制工艺运作,轧出成品板,经最终性能测试,性能满足了外商技术指标的要求。
采用无坩埚惰性气体雾化法(GA)和等离子旋转电极法(PREP)制备TC11耐热钛合金球形粉末,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制备的钛合金粉末及其热等静压(HIP)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进行观察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钛合金粉末化学成分稳定,球形度都较好;但经PREP制备的TC11合金粉末经HIP成形材料微观组织更均匀,性能更好。
采取组合工艺方法对TB2钛合金进行了高温形变热处理,使锻后棒材β晶粒均匀细小;再通过多级时效工艺对组织进行控制,致使在β基体上析出αp、αs相,它们得到良好的匹配,最终使TB2钛合金锻棒性能满足了课题技术条件要求。
本试验通过对TB2铸锭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TME)方法,获得成品棒材;经固溶、时效热处理改变其组织与力学性能,试验中发现合理的多级时效工艺可以控制αp、αs在β基体上的分布,使其强度与塑性得到更好的匹配,具有超高强度与塑性,拓宽了TB2钛合金的应用范围。
NbTi合金铸锭中的铌不熔块缺陷是直接影响合金性能及其后续超导体加工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对该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真空自耗熔炼工艺生产的铌钛合金铸锭的超声波检测和解剖验证,建立了基于人工伤的铌不熔块缺陷超声波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到铌钛合金铸锭中的铌不熔块缺陷。检测结果表明自耗电极制备工序是产生该缺陷的源头,据此改进后的熔炼工艺能够在熔炼过程中消除铌不熔块缺陷,获
TC9钛合金锻棒优化生产工艺,使TC9锻棒的组织中的αp、αs得到良好匹配,性能满足了某军工工程项目用材的技术性能要求。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锻制TC9棒材力学性能满足了工程要求,并使棒材塑性指标大大超标。
本文主要简介粉末触媒合金雾化制备方法。其中对高品级金刚石合成用粉末触媒合金的雾化和金刚石胎体金属粉末雾化,目前已在超硬材料行业中工业化生产。粉末雾化的制备方法,如利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和真空自耗电弧炉,通过高压气体雾化,高压水雾化,各种形式的离心雾化来进行制备。对它们的雾化工艺参数、性能关系和雾化过程及应用适应性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