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贫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大量的能源依靠从他国进口,中国的主要能源进口国集中在地缘政治复杂的地区,能源的运输通道大多是海运通道,且多途经马六甲海峡与霍尔木兹海峡,能源贸易安全问题引人深思。不仅如此,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对能源的研究集中在开发方面,对于能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研究应用不足,加之能源应用技术落后,导致中国的能源效率较低,大量有益资源在使用中被浪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及“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要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能源资源和相关产业链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面临的现状使得对能源效率和其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能源贸易的研究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研究的是能源效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影响,并依据影响因素导致的不同结果提出相应之策。除绪论外本文从五个部分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对能源及能源效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主要从能源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两学科提供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的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贸易伙伴国集中,石油贸易多与“一路”沿线国家展开,而天然气则更侧重于“一带”沿线国家,煤炭则是均有涉及。此外,由于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能源贸易地域集中、运输通道风险甚大并且能源合作也易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国为确保其能源供应安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第三部分对“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能源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以及中国的能源效率情况进行了测算,通过运用各学者在研究中认可度较高的DEA数据包络法对各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后发现:与中国能源贸易往来密切的各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普遍偏低,中国的能源效率虽然比其能源贸易伙伴国的略稳定,但其增长趋势不明显,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那么针对能源效率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影响到底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对能源效率的提升而改善中国的能源贸易现状等问题,本文在测算各国的能源效率之后,于第四部分引入多个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各指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可以对各个能源领域内的能源贸易产生负向影响,可以有效降低能源贸易总额;此外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能源贸易额越大,且相同能源使用情况下对GDP贡献越高,则能源贸易总量也会越大;政府影响对不同能源贸易领域的能源贸易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最后一部分结合文章的理论支撑与实际情况对文章实证结果提出相应之策,认为中国应当从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进口依赖、充分发挥政府在能源贸易中的作用及有的放矢提升不同领域内的能源利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