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疏浚前后南太湖北水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指数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2010年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高层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比较南太湖北水塘底泥疏浚工程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富营养化指数变化,合理评价了其对减轻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有所增加,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蓝藻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琉浚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升高,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降低,表明南太湖富营养化现状有所改善,从而揭示底泥疏浚工程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改变电液压脉冲放电系统和电极的结构,使电液压脉冲装置既具有高压、高温、强紫外线、空化流、冲击波、自由基等作用,而且又是一
利用不同的人工湿地处理北方生活污水,通过长期实验,探讨了冬夏季节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季节对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NH4+-N、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兰州地区黄土对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的吸附作用,并对温度、pH、土壤粒径、有机质含量和含盐量等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
1872年9月的美国西海岸,柔曼的海风轻拂着海面,细碎的海浪轻拍着礁石。一群锦缎长袍、留着长辫的黄皮肤幼童迎着朝阳登上旧金山码头,引发人们好奇地打量。他们是清政府派出的
采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62Dm(大型水蚤)食藻虫生物株对藻类生长的控制作用。通过食藻虫种群的壮大来遏制浮游植物的发展,从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
针对传统的呼叫中心获取信息方式及功能单一等问题,以.NET为开发平台,利用GIS技术开发出一个B/S模式下的基于GIS的呼叫中心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框架、设计方案及功能特
根据水库水源地的地形、水系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污染源头和迁移途径作为落足点,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农业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景观格局优化
A new approach for vehicle det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First,fast wavelet transform(FWT)designed for discrete signal is proposed to extract image texture
对从健康养殖大黄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益生地衣芽孢杆菌X3914的氨氮、残饵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X3914菌株降解氨氮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0,在氨氮初
通过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采用新型组合填料,对河道水进行了预处理。在动态培养自然挂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停留时间对河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