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与发展

来源 :林业科研院所长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世纪以来,木材作为一种自然可再生资源被用作主要的生物质能源与建筑材料。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已导致所有原材料需求与消耗大幅增长,这为开发新的生物质复合材料提供了独特的机会。百年针叶材胶合板产业的历史实现了一个设想,一个进程乃至最终产品销售的成功发展典范。作为具有安全性、牢固性的建筑产品,生物质复合材料推向市场的关键是确定该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需求。这包括掌握产品性能需求、生产工艺设计以及成品制造。
其他文献
郁金香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如郁金香腐朽菌核病、郁金香青霉腐烂病、郁金香球茎腐败病、郁金香碎色花瓣病、蚜虫、螨类等的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简述,提出了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随着苹果套袋面积的逐年增加,豫西地区多数果农往往只重视套袋前苹果病虫的防治,为节省投资,而忽略了套袋后病虫的防治,导致苹果树褐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本文分析了苹果树褐斑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该病的防治对策。
本文试图通过薛城遗址各土层采取的土壤样品的植物蛋白石分析,对该遗址周围的古稻作以及古环境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指出,薛城遗址周围在距今约6500年前开始就开展了稻作生产,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植物蛋白石的形态特征来看,当时所栽培的古代稻种属于粳稻类型。这些结果对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认识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其与周围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的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的方法和检测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类型的方法,对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种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到无论是何方法都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的稻种类型是粳稻。
1993~1994年间,曾对高邮龙虬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探方T3830中属新石器时期的5个文化层中,有4个文化层淘洗出炭化稻米4000余粒。本研究从炭化稻米的粒型及探方T3929剖面土样中水稻植物蛋白石的形态两个方面,对该遗址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稻作进行了试探性分析。结果发现:(1)在原始稻作之初,粒型的变异是随栽培化的进展而增大的。(2)在该遗址的新石器时期早期,稻米的进化是缓慢的,在距今630
取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99份(籼稻49份,粳稻50份)。比较分析了由品种的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综合计算的判别值Z1和由硅酸体形态计算的Z2,以及根据叶绿体DNA电泳谱带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叶绿体DNA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准确率最高,达95%,根据特性分类系数(Z1)划分籼粳类型的准确率次之,达86%。硅酸体形态分类系数(Z2)的判别准确率最低,达73%。
对于为人们提供选择以改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的生活而言,研究不可或缺。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依赖森林生活的人们不得不面对气候变化、贫困和全球化。但机遇总与挑战并存,作为典型的“小农”林产品的竹藤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出路。  对于竹产品,日益增长的全球兴趣导致竹子培育由杂交林培育转向了竹林单一栽培。目前我们正在中国南方对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后果和影响开展调研,这一研究的预期目的是促进可持续经营
目前全球的森林面积为39.52亿hm2,是一个强大的碳汇,储存了数量巨大的碳(10360亿t二氧化碳当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7年数据).如能对其进行可持续经营,尤其是能成功保持甚至增加现有的林地面积,则有望在近期加大这种碳汇能力.然而,未来的减缓潜力极大地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性变暖和因此产生的极端恶劣天气的恢复能力.森林生态系统物种是否能够适应如此的迅速变化,这使得森林生长和森林
新西兰已确定了远大的人工林能源和气候变化目标,本文概述了新西兰的碳中立战略和把森林作为能源选择的可行性。
本文基于我们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小干松林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长期研究,主要目的是介绍一套研究干扰(森林采伐、自然火烧等)对森林长期生产力影响的方法。研究自然干扰(例如火烧、病虫害)与人类干扰(森林采伐)的差别有助于我们设计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措施。本文采取野外调查及生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干扰对森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野外调查是定量两种不同干扰(森林采伐与火烧)产生的短期的差异,而采用FORE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