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GW10号钻孔地下水位异常动态机理探讨

来源 :2003地下水勘察与监测技术方法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桂林市GW10地下水水位长期监测钻孔所在区域环境地质、井孔结构、水位正常动态与异常动态特征分析,探讨了引起钻孔水位异常机理。认为桂林岩溶地下水位对区域地震具有反映能力(前兆反应),水位异常波动变幅、异常延续时间与震级有关,利用水位异常变幅与异常延续时间可由经验公式估算地震震级,这对地震研究及地下水其他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LAMOST中位移促动器缩放机构的两种技术方案,对其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从中比较优选出一种作为初步的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的科学.本文从天文学的发展上说明,每个时期天文观测的手段都以当时的"大设备"为主体,但同样重要的是同时发展"小设备",形成战略上的配合.文中列举一些历史事例作为例证.新近建议的"脉冲星专用射电望远镜",源自"小设备战略",在此附带加以简单介绍.
LAMOST(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是一架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在其中有两个大型的拼接镜面:施密特改正板M和球面主镜M.球面主镜的尺寸大约为6.7m×6m,由于LAMOST的独特设计,它是面向地面下倾25°固定安装的.M包含37块六角形的子镜,每块的边长为550mm.在望远
本文着重介绍了紫外、X射线、γ射线等3个波段现有的和正在规划中的重要设备,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科学目标.
本文回顾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国际上用于天文观测的一些著名地基和空基光干涉仪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在光学综合孔径技术领域所发展的光纤与集成光学等新技术,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进展情况.针对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想法.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区,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开展这一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已开展的1:10万扎囊、堆龙德庆、江孜、拉孜等12个县19254.8 km2的勘查工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查明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21869.58×104 m3,并建立了西藏“一江两河”干旱区地下水信息系统,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一,开发利用程度差异很大,至今仍有1700万人、2500万亩耕地缺水。本文在论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控制岩溶水赋存的主要因素后,还介绍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充分利用潜水位上下岩溶空间的调蓄能力,扩大浅层岩溶水的有效开发潜力;同时,对受古溶蚀控制的岩溶水深循环进行了研究,以开发利用受古溶蚀控制的深部热矿水,改变贫困岩溶石山地区产业结构。
重庆西部红层浅层地下水中存在咸水,困扰着红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研究了渝西上千个红层地下水钻孔,论述了咸淡水问题和咸淡水界面。推荐了钻孔中咸淡水界面的检测方法。
研究探讨川、渝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与开采技术方法,解决上百个县近100万人的饮用水问题,是红层地区开采地下水的一次认识观念上的突破,本文在广泛搜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经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在阐明区内自然经济地理、干旱缺水现状、区域地质背景、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对红层区地下水的区域分布特征、浅层风化裂隙水进行了详细论述,与此同时根据川、渝红层地区地下水分布发育特征,结合干旱缺水现状、人居分散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浅循环系统是由22个独立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中岩溶地下水补、径、蓄、排循环过程中,其化学组分含量更多地取决于围岩矿物成分。前人研究结果以及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地下水系统形成、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中调查表明,盆地内来源于不同层位矿物的δ34S同位素具有很大的差别,利用这一特点,对工作区内一些子系统的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一些水化学成分的来源进行了成功地解释,为岩溶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