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是指个体因长时间和高强度使用社交网站,导致进一步不可控制地在社交网站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带来以心理苦恼和生理不适反应为特征的消极后果(姜永志等,2016)。当前的相关研究大多还局限于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但是随着社交网站不断进步,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也必然要将这一部分细化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产生机制,揭示孤独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导致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的中间机制,分析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情况,以及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情况是否受到其他人格特征(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黑龙江省某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共382名学生参与本研究,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311份。测量工具有:姜乾金(2001)引入修订的Zimet(1987)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姜永志等人(2017)编制的《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由Russell编制的《孤独量表》(UCLA)、解亚宁(1998)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研究结果:(1)不同性别在领悟家庭支持、社交抚慰、耐受性提高和社交功能受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孤独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3)领悟社会支持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孤独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在领悟社会支持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预测之中,孤独感和消极应对方式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