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底泥填埋场地内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填埋场内的迁移-弥散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污染物由污染场地向地下环境中迁移-弥散的过程非常复杂,有很多尚不明确的问题.本文以南方某疏浚底泥单独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垂向饱和-非饱和污染物迁移计算模型,对几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在降雨淋滤条件下迁移-弥散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降雨作用下,疏浚底泥填埋场表层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底泥底部的重金属浓度也逐渐减小,在垂向分布上出现浓度峰值,峰值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峰值出现的位置也逐渐在地层中降低.重金属Ni最早击穿天然粘土防渗层,击穿时间仅为16.2年.
其他文献
在常用的空冷系统中,由于空间限制,常常使得冷却模块中的轴流风扇与热交换器无法同轴布置,形成一定的角度.为研究这一角度对冷却模块流动性能的影响,指导实际风扇与热交换器的匹配设计,本文对由冷却风扇、热交换器和风道构成的冷却模块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研究发现,随着风扇与散热器相对角度的增加,风扇与冷却系统之间的匹配特性先改善后逐渐恶化,当散热器与风扇相对角度达到15度时,具有最佳的匹配特性,当相对角度超过
构建包含双气道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及缸内的压力、温度变化曲线,以此为初始及边界条件,通过CFD计算得到气道-缸内气体场分布、流线分布的对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进气门开至50%时刻,由双气道进入缸内的气体尚未交叉,当进气门全开,螺旋气道进入缸内的部分气体会迅速侵入切向气道一侧空间,出现气道间气流干涉现象;将双气道进气截面独立分区,可避免流线交错、堆叠,实现对气道内不同区域
活塞环-缸套的摩擦损失在整机摩擦损失中占比髙达65%.合理的环组结构不仅能有效降低摩擦、减小磨损,还能有效改善内燃机整机性能.考虑到活塞环组动力学特性和润滑特性的耦合作用,建立活塞环组运动模型,应用此模型可分析活塞环组的运动特性,计算流经活塞环组的窜气量,预测润滑油消耗量.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开展正交模拟试验,分析对逆向窜气量影响最大的环组结构并加以优化.这对活塞环组的结构设计有指导作用.
本文基于CFD方法和IBEM方法对压气机噪声进行数值计算;采用CFD方法计算压气机非定常流场,分析压气机内部流场特性及脉动压力频谱特性.提取叶轮进口截面处的流场信息;建立以转子出口为界的边界元模型,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在压气机入口1m处的管口辐射声场.研究结果作为离心式压气机低噪声设计和结构优化的参考.
为了提高气动马达工作时的针对性,实现马达输出机械能最大程度利用,基于常规气动马达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可变膨胀比的气动马达,通过台架试验绘制可变膨胀比气动马达特性曲线,并分析讨论不同工作压力、膨胀比对马达输出扭矩和功率的影响.为了便于讨论可变膨胀比的优势,在连续可变的膨胀比1-1.17选取五个不同膨胀比工况(1.01、1.05…1.17)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达启动的最小工作压力为0.16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室,研究解决核聚变关键技术难题,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由低温超导线材绕制的磁体系统是ITER装置的核心部件.我们通过开展Nb3Sn及NbTi超导线批量化制备技术的研究,掌握了纵向场(TF)磁体及极向场(PF)磁体用高性能NbsSn及NbTi超导线制备的关键技术.生产出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为获得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拓展其应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开展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制备、基体强韧化与超高温化、材料高效致密化、材料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了新型纳米构建原位反应制备技术,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引人纳米粉提高预成型体的气孔率,同时改善孔隙结构,形成贯通孔隙,从而显著促进了反应熔渗过程。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坚持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对毕业研究生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其次,总结了现有的毕业研究生质量评价模式并归纳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和评价平台设计等方面,探讨和构建了毕业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模式.
黄河下游疏浚河道的泥沙主要用于加固黄河大堤,采用淤背固堤的方法对黄河大堤进行加固处理,由于黄河滩区面积较大,黄河大堤距主河槽较远,一般情况下泥沙输送距离较长,淤背固堤多采用管道输送,中间使用接力泵加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围格堤设计、挖沙机械和输沙管道的选择、接力泵级数和各接力泵站间距离的确定、吹填土方量计算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现场条件进行改进,对河道疏浚淤背固堤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出了在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长湖底泥中CODMn和TN的释放速率及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长湖底泥中CODMn、TN的释放过程约需13d趋于稳定,不同位置底泥释放速率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