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来源 :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夏回族自治州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事求是的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一是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农业产出效益差,产业化困难重重;三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有不切实际的倾向,分析水土保持发展的纠约因素,提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结合西藏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了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西藏现有条件下,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对策:建立或健全各地区森防站,以长期的和总体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测与优化管理,并发展有效的监测手段;对有害生物和资源昆虫都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严格控制外来危险性病虫的传
本文以拉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胁迫典型要素进行分析,得出自然和人类活动对拉萨河生态胁迫的初步结论,提出了应对胁迫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政策措施.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为研究对象,结合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初步分析了流域1956-2000年的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降雨是河川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径流演变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立法概念的阐述及其立法背景的分析,论述了西藏的环境立法受西藏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浓厚的传统文化、复杂而敏感的政治背景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很大,西藏存在的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殊的环境立法背景,成为影响目前西藏环境立法的重要因素.
本文论证了西藏草地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因频发的风雪灾害,致使国家和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际上形成了西藏草地畜牧业的负效益.建议对西藏草地畜牧业的格局进行调整,对西藏草地畜牧业实行收缩,向农区半农半牧区及城(镇)郊转移,由传统的敞放为主,逐步向舍饲圈养为主转变,让天然草地休养生息,恢复天然植被,用几代人的时间让西藏草地恢复生机,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砂生槐是西藏特有的重要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固沙、饲用和药用价值.以往研究表明:砂生槐种子天然萌发率较低,萌蘖苗是对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有力的补充,遗传多样性表明砂生槐在长期进化中各居群分化较大;其枝、叶和种子饲用价值较高;种子内含生物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保护措施缺乏,种群受干扰较多,导致天然砂生槐灌丛受破坏严重,种群面积减少;由于饲用和药用产品开发少,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工种植积极
随着人们健身和旅游意识的增强,体育旅游正成为当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西藏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优势.民族体育旅游作为构建“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的重要内容,既是弘扬、发展藏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藏医药自产生、发展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为藏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藏医药的采集、种植落后,生产不具规模、产品缺乏深加工、市场竞争力低下,医疗、科研、教育方面急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藏医药事业发展链的整体上来看,要确保藏医药事业良性有序的发展,深挖藏医药科技含量,应该从藏医药养种采、生产、医教研三个方面进行,只有在藏医药事业的三个方面,深挖
子午岭林区是目前黄土高原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天然次生林区,是黄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对调节陇东及陕北地区的区域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稳定黄河水质水量和抑制董志塬塬面切割具有重要意义.该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黄土高原区特有的黄土粱峁地貌特征和独特的岩石景观,分布有4种植被类型、20个植物群系,有种子植物30目93科323属596种,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亚种),是黄土高原的天然物
通过对甘肃省矿产资源特点、矿业经济发展、矿业产业基地布局和基础条件分析,根据省情、矿情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划分出3个国家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2个省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差异、经济结构差异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布局,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