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成教授解脾困、调肝木治疗小儿抽动症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脾主困"立论,探讨导师胡天成教授运用解脾困、调肝木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经验.小儿抽动症通常是根据“风性主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从“风”立论,从“血”论治,对肝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血不养筋,虚风内动之抽动症常以养血熄风汤为主治疗。鉴于抽动症中医辨证并非只有一种证型,也不可能一法通治,对于其它证型如湿热夹风,内蕴脾胃,偏于湿盛者,导师常以三仁汤治疗,偏于热盛者,常以泻黄散治疗。痰热郁结,扰神滞窍者,常以黄连温胆汤治疗。脾土虚弱,土虚木乘者,常用香砂异功散治疗。方证对应,随症加减,用药不繁,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教师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表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健康者的评分降低,而本研究显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20±0.73,与满分100分相比较,生活质量降低,与有关资料的结论相一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病情进展,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所以预防和及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同时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改善
对临床上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100例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的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其中血瘀型48例,占48%;痰浊型23例,占23%;气虚型29例,占29%。并对血瘀、痰浊、气虚这三种症型作了简单的概述。
本文阐述了对Ⅱ型糖尿病并发肢端溃疡或坏疽,均采用中药治疗。由于糖尿病坏疽发生于肢末,全身使用抗生素难在坏疽局部达到有效浓度,抗生素直接用于局部又易引起致病菌的耐药性、抗药性。又因局部供血不足,疽感染易迅速蔓延。因此在全身治疗同时,要及时进行局部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窦道及穿通性溃疡,应充分引流,有利于感染的控制。然而缺血程度严重的患者,需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待局部血供稍改善,坏死分界线初步形成后再
从儿科诊疗的角度,对运用"外感重肺肠"理论临证的理论依据、运用情况进行整理、阐释.进一步理解、掌握儿科病证从肺、大肠论治的思路及疗法.
目的:对冬荷泻黄颗粒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60名符合儿童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胃热湿阻辨证标准的门诊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冬荷泻黄颗粒,并配合饮食、运动及行为指导;对照组仅采用饮食、运动及行为指导.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疗程结束后作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性别、体重、身高、年龄、
目的:观察肾敷灵冬季敷贴加灸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的疗效.方法:将74例PNS患儿随机分成择时治疗组(33例)、非择时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三组均在基础治疗下:择时治疗组选择冬季敷贴,非择时治疗组一年中任意时间敷贴,对照组不敷贴.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一年)的中医症侯、临床疗效、复发人次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多数分症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以面色
本文综述了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针灸推拿及外治法,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且在调理脏腑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目前接受针药结合治疗的患儿已累计达一定数目,并有详细和完整的记录。定期随访的结果显示中医针药结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文综述了小儿智力低下的病因病机,通过病案举例研究其常见方证,最后指出智力低下严重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受教育时,往往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业成绩差,甚至不会与人交往、社会适应困难等,严重影响家庭的和谐。董师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结合董氏儿科的独特经验,采取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准确把握其病因病机。理论上认为本病虚多实少,虚证多由于心、脾、肝、肾亏虚不足为主,实证则因痰
文章通过对董幼祺教授2例小儿病毒性腹泻验案进行分析,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董幼祺教授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该病初期以湿热困脾,中期以湿热滞留、阴津已伤,后期以伤阴或阴阳两伤为主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清热利湿,苦以清肠、酸甘以化阴,酸甘化阴、健脾生津三个治法.止泻效果明显,而且在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促使脾胃功能恢复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痢疾为儿科常见疾病,如不及时诊治,易变生它病而危及患儿生命.张士卿教授对此病有独特的认识,他认为小儿易患痢疾,内因责之脾胃虚弱,外因责之饮食不节、感受湿热邪毒;病机以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临床治疗以清热止痢,行气止痛、消积导滞为主.故临证选方以小儿痢疾神方为主方,随症加减,每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