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巴丁鱼的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来源 :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晶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属鲇形目,鱼芒科,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江河、湖泊,是东南亚国家主要的养殖对象,属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水晶巴丁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口味鲜美,鱼冰冻后肉味口感不变,深受消费者欢迎。200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从马来西亚引进水晶巴丁成鱼,养成亲鱼后进行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水晶巴丁鱼的养殖和繁殖技术进行报道。而对于水晶巴丁鱼的生物学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其早期发育的研究则未见报道。作者于2007年对该鱼的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指出水晶巴丁鱼的卵子属于多黄卵,个体小,而且细胞膜薄。由于水晶巴丁鱼的卵是沉性的微枯性卵,所以在人工孵化的时,要创造流水条件,保证孵化水中充足的氧气,以避免沉于底部的卵因缺氧而死亡。
其他文献
南海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水产部门及广大渔农群众的共同努力,南海区海水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提出南
会议
目前山东省海蜇养殖4000hm2(6万亩),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海蜇增养殖的发展时间很短,却已形成了漫卷全国的趋势。虽然目前养殖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很多方面
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的方法很多,采用人工雌核发育法诱导产生四倍体目前只在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中进行过。基本原理为遗传失活的精核进入卵子后,采用理化方法抑制受精
会议
18年前,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因病成为植物人的婆婆,身为医生的她毅然辞职回到家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付出中,她居然设计研究出了一个多功能的护理床,正是她的爱心和孝道,不仅让她拥有了千万财富,也让她那被医生判定只能活两年的婆婆,18年后依旧健康。  这是一个孝心的故事,也是一个聪明媳妇的人生追求。    辞职照顾植物人婆婆  蔡玉霞是河南新乡人。1993年初,身为医生的她与新乡一家企业的工程师王
近年来,随着海域水质的日益恶化,海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对虾育苗难度及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虾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较多且难控制,造成泛滥用药、幼体存活率低和虾苗
会议
胶州湾是位于黄海南部的半封闭海湾,海湾略呈扇形,东西宽28km,南北长32km,海岸线全长163km,湾内面积378km2。湾内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是多种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索饵的
牙鲆属鱼类约有21种,大多数分布于南北美洲东西两岸、太平洋沿岸。中国仅有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一种,2002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美国率先引进了大西洋牙鲆
会议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一个物种的遗传组成决定着它的特点,这包括它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被人类
会议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为一种暖水性贝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研究鲍血清中NO/NOS在病原菌感染后的变化情况,对于阐明NO/NOS系统在鲍非特异性免疫中
会议
日本黄姑鱼和(鱼免)状黄姑鱼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种的表型易受到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用形态学的方法有时难以准确鉴别,因此,从遗传本质上寻找相互间的差异有助于更清楚地鉴别它们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