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语言发展临床评估--简化修订版学龄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

来源 :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研究3-6岁正常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规律;简化修订学龄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Preschool Language Assessment-Revised,PLA-R),以改进其临床实用性;绘制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轨迹,用以衔接婴幼儿语言发展轨迹,以便追踪评估听力损失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PLA-R对3-6岁正常学龄前儿童进行语言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PLA-R进行简化,得到简化版修订学龄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Simplified Preschool Language Assessment-Revised,SPLAR)。用SPLA-R分析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规律,并与台湾PLA-R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噪声暴露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探讨噪声对生物体情绪行为和听力的负性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行为学指标和ABR反应阈接近的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正常喂养;噪声组:每天噪声暴露4h,持续28 d;氟西汀组:噪声暴露的条件和时间与噪声组相同,每天噪声暴露后即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g/kg的氟西汀,持续28 d,噪声暴露前1d、第7、14、28 d观察大鼠的
会议
近年来耳鸣的中枢化问题是耳鸣研究的热点.听觉中枢中不同水平神经元的活动异常与耳鸣有密切的关系.在耳鸣大鼠中,下丘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增加,听觉皮层抑制性神经递质降低.这种多个水平神经元活动的改变是否伴随着听觉中枢形态结构上的改变需要深入研究.目的 用透射电镜观察水杨酸盐引起耳鸣大鼠耳蜗核、下丘、听皮层突触形态的变化.方法 8周龄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健康雄性SD(Sp
会议
目的 通过观察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大鼠内耳的定位、分布及内耳组织形态学特征,确定OME大鼠耳蜗中的酪氨酸硝基化情况,探寻OME导致内耳损伤的酪氨酸硝基化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一侧耳通过阻塞咽鼓管的方法构建分泌性中耳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行耳蜗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
会议
目的 探索小鼠耳中毒毛细胞破坏后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过程中EFR3A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C57BL/6J小鼠采用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注射单次给药破坏耳蜗毛细胞,给药后1、5、15、30、60 d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耳蜗毛细胞损伤程度和螺旋神经节的退化变性,借助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耳蜗螺旋神经节退化变性过程中其EFR3A蛋白的表达变化。
会议
目的 分析一个编号为HG-Z087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耳聋中国大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鉴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通过家系调查,对一个中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大家系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临床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1名患病的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候选基因,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的Sanger测序验证。
会议
目的 比较学龄期儿童与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的性别差异,探讨脑干言语编码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和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测试结果均正常的56名青年人(21~26岁)和24名学龄期儿童(5~12岁)行Speech-ABR测试。其中男童、女童各12名,并行年龄匹配,年龄相差不超过6月。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
会议
目的 比较学龄前期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正常(TD)儿童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特征,探讨该年龄段ASD患儿是否存在脑干言语处理能力障碍。方法 在保证年龄和性别严格匹配的前提下,筛选基础听力检查结果均正常的ASD患儿10名和TD儿童10名(均为3~7岁)行speech-ABR测试。所得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
会议
目的 研究听力正常新生儿不同时间间隔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探讨最适宜前掩蔽记录的时间间隔.方法 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前掩蔽条件下4、8、16、32 ms间隔刺激声的ABR检测,以无掩蔽下的常规ABR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掩蔽间隔4 ms的波Ⅲ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外,前掩蔽条件下不同时间间隔(4、8、16、32ms)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常规ABR延长(P<
会议
目的 探讨水平方位声源位置改变能否诱发失匹配负波,并定量研究能够诱发失匹配负波产生的两个声源间的最小角度,获得一种客观、简便测试声源定位能力的检测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无回声自由声场环境下,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声源定位测试仪(国家专利号200520017252.1)和Bio-logic听觉诱发电位仪,采用oddBall听刺激序列和被动听觉模式,对30名健康青年受试者按照角度辨别阈测试原
会议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蜗病变)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声音精细结构和时域包络信息感知汉语声调的能力。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包括22名正常听力受试者,8名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13名中重度听力损失受试者和10名重度听力损失受试者。研究选取汉语常用单音节字64个,分为16组,每组4个单音节字的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原始声音材料分别由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以普通话播音方式录制。我们借鉴了2003年X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