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区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变形量估计方法

来源 :勘察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提出露天矿区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变形量估计方法,利用基坑边坡围护墙高度、开挖深度以及地下水深度,计算主被动水土压力,根据解得水平力对围护墙生成的弯矩,得到该水平力作用下围护墙水平变形量与剪力分布形式,获取不同深度主被动区水压力造成的变形量,并推导出不同开挖深度的支护结构变形量计算公式.选取具有永久性排桩支护结构的露天煤矿区作为实验对象,根据给定的支护结构参数与不同开挖深度估计方法参数,估计该矿区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变形量.通过对比发现,所提方法与实际测量值误差较小,经高斯函数拟合数值曲线可知,方法峰值位置和曲线形态与实际测量数值曲线基本相符,具有相对理想的估计精准度.
其他文献
超低品铜多金属矿是国内铜矿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型矿石自身赋存品位较低、回收难度较大,同时选别工艺指标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针对某超低品位铜多金属矿6000 t/d选矿厂Ⅰ段磨矿分级系统运转率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性的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技术改造、生产精准化管理等,Ⅰ段磨矿分级系统运转率由90.29%提高到97.27%、提高近7个百分点;选矿厂年处理量提高15万t以上,有效回收铜金属300 t/a、铁金属8500 t/a、钼金属15t/a,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500万元/a;达到了提高磨矿技术指标同时增加
贵州水银洞金矿石为微细粒浸染型难选金矿石,矿石中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等粒度微细、且含大量易泥化脉石矿物.选矿厂采用细磨浮选工艺,细度需达到-74 μm占90%左右载金矿物才能充分解离,磨矿过程容易产生“过磨”.通过对浮选厂磨矿、粗选、精选等作业取样、浓度和细度检查、筛析、化验分析等手段开展详细的全流程工艺流程考察,发现存在“泥化”、浮选药剂复杂、精选浓度低、尾矿中金在粗细粒级回收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选矿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磨机球配减少“过磨”,通过调整作业浓度、优化药剂制
暴雨、台风、寒潮……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异常加剧,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rn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抢险救灾既是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战场,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应急响应能力的考场.从河南突发特大暴雨灾情,到台风“烟花”“卢碧”接连来袭;从山西遭遇罕见持续降雨,到东北地区出现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在一次次充满艰险、挑战极限的考验面前,在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役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八方资源、紧紧依靠群众,筑起了抗击自然灾害的铜墙铁壁,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
期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rn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在车载激光扫描应用中,由于车载点云数据精度受GNSS多路径效应、路测场景多样性的影响,因此该文采用基于GNSS伪距观测值和最小二乘解的卡尔曼滤波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并通过与城市实测伪距差分数据比较分析两种算法的异同与优劣.结果表明,基于GNSS伪距观测值的滤波模型能充分利用所有观测量,并具有较好的抗多径能力;而基于最小二乘解的模型易于程序实现,同时可避免从复杂场景进入开阔场景时滤波器的异常收敛问题.
一元复始,大幕新启.回首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掌舵领航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我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表现可谓“一枝独秀”.
期刊
废弃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钴、铜、铝、锂、锰、镍等金属,还含有大量的石墨等炭质粉末.传统的分析测试方法对该类型样品分析表征较为困难.本文主要采用MLA系统对某含石墨锂电池废料样品的物相组成、有价金属物相的嵌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价金属物相主要为镍钴锰酸锂(NCM)和氧化铝,少量镍钴铝酸锂(NCA)、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而且主要由氧化铝包覆,而铜由于主要以氧化铜或金属铜形式存在.有价金属物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对该类型电极材料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但海底沉积物组成矿物粒度细小,加之磷酸盐类矿物本身粒度细小,导致其选矿分选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深海底泥中的组成矿物形成团聚,在原组成物的基础上长大呈粒,这也许是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三维地理实体数据检测方式主要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效率低、精度差、人为影响较大,不能满足大规模三维实体数据生产的需要.因此,该文设计并实现一款三维地理实体质检系统,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三维地理实体数据数学精度及质量的自动化检测、支持质检记录的回溯查看以及质检结果的汇总评分、质检记录和质检报告的自动化输出等功能,避免了质检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维护了质检工作的规范性.
首次采用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对湖北某工业磷石膏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主要矿物颗粒形貌与嵌部特征、矿物解离度、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的探索研究,为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该磷石膏中,含量最高的为氧、钙、硫和硅元素,若要提高样品的白度,需要去除磷石膏中的致色杂质元素铁、钛.该磷石膏中矿物组成比较简单,石膏矿物含量满足GB/T 23456-2009《磷石膏》中一级磷石膏的标准(≥85%),其次含有少量的石英、钾长石、绿泥石、含铁铝硅酸盐、褐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该磷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