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并联电抗器同杆双回输电线路跨线接地故障自适应重合闸策略

来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x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重合闸策略不判定故障性质而盲目重合、重合失败对系统造成二次冲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故障相无功功率的带并联电抗器同杆双回输电线路跨线接地故障自适应重合闸策略.首先,提出了准两相跳闸策略,为跨线接地故障中故障相提供充足耦合电气量.其次,基于故障相在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中无功功率的巨大差异,提出了基于无功功率的跨线接地故障熄弧判据.再次,基于跨线接地故障熄弧判据,提出了跨线接地故障重合策略,进而提出了带并联电抗器同杆双回输电线路跨线接地故障自适应重合闸策略.最后,基于PSCAD/EMTDC,验证了所提出自适应重合闸策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MTS1600-500六轴数控砂带磨床是用于叶片磨削抛光的精密加工高端数控机床,该磨床磨削加工的工件主要以宽弦空心风扇叶片为主,空心叶片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昂贵.磨削加工处于叶片加工关键步骤中的最后一步,这就要求在实际磨削加工前进行虚拟仿真磨削.该磨床可实现六轴联动,机床结构复杂,不存在现有仿真环境.为解决此问题,以UG为平台构建MTS1600-500六轴数控砂带磨床的几何模型并装配,在VERICUT中搭建该磨床磨削加工仿真环境.以某型号宽弦空心风扇叶片为仿真加工对象,对该磨床建模仿真环境进行验证,最后通
针对生产线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技术经验依赖性强、设备联调耗时长等问题,以刹车盘柔性制造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三维建模仿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物流仿真等技术,依据刹车盘机械加工工艺特点和生产线控制流程,建立具有生产线制造过程仿真、工艺流程优化、机器人轨迹规划和碰撞检测等功能的刹车盘柔性制造生产线仿真模型.分析生产线的产量、单个工件生产耗时、设备利用率等,并对比分析不同方式优化后的数据.结果表明:基于ECRS原则的生产线工艺路线优化对生产线的产能有一定提升;基于精益生产的生产线平衡优化能大幅提升产能以及显著减
多相混输泵是一种综合了轴流泵和压缩机两种性能的新型增压设备,其动静叶轮之间存在的动静干涉作用,会降低混输泵的稳定性,造成振动.针对此问题,利用ANSYS CFX软件,基于SSTκ-ω湍流模型,当进口含气率为8%时,对多相混输泵在不同轴向间隙下进行定常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在设计工况下轴向间隙对混输泵内部流动和静叶轮叶片压力载荷的影响.结果如下:在设计流量下,轴向间隙的增加可以使静叶轮内气相分布更均匀,减小静叶轮内湍动能较大的区域,而不同轴向间隙对动叶轮内气相和湍动能分布影响较小;在静叶轮叶片进口处,吸力面压力
针对一种串联组合式阻尼元件,基于动网格以及六自由度求解器对其内部阀芯运动导致流场变化的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其阀芯运动造成的内部流场变化,分析组合式液阻元件出口压力脉动特性.研究阀芯运动对压力场以及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阀芯上升,组合式液阻元件固定式阻尼孔以及可调式节流口之间腔体内会产生2个明显的涡流区域,这2个涡流区域随着阀口开度增大而消失;当阀芯作振荡衰减运动到达稳态后,2个涡流区域重新出现并一直存在于腔体内.阀芯的振荡衰减运动会使内部的流速、压力产生类似振荡运动的波动,出口压力以及流速也
针对目标域标记数据少导致迁移模型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基于伪标签的半监督迁移学习模型WSTLPL.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原始振动数据的可迁移特征,用源域数据预训练网络;利用该网络预测目标域数据类别,将分类概率最大的类标签作为数据的伪标签.根据域自适应和伪标签学习的正则化项,对神经网络的参数施加约束,以减少学习到的可迁移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与现有诊断模型相比,该迁移模型的准确率更高.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通常经电气接口与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相连,参与ADN需求响应调度.为了提高RIES与ADN的交互效益,提出了含多RIES的ADN双层博弈优化调度策略.在RIES内部,以RIES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满足电-气-热负荷需求、响应ADN需求调度的RIES异质能优化协调调度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ADN与多RIES联盟的双层博弈调度模型.上层为ADN与RIES联盟的
国内三轴数控机床存在精度低和可靠性差的问题,而机床精度和可靠性可通过合理的静态精度设计方法得以保证.机床静态精度设计方法包括加工精度稳健设计方法和静态几何精度设计方法,针对两种精度设计方法的衔接合理性和工程应用实用性低的问题,在深入调研机床静态精度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机床空间误差建模、平动轴几何误差元素辨识、关键几何误差元素溯源和加工精度稳健设计以及静态几何精度设计这5个关键问题着手,分别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三轴数控机床静态精度设计系统实施方案,为完善机床几何精度设计和静态几何精度设计
近年来,风力发电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部分.为了提高风力发电功率短期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将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与改进时间卷积网络结合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EEMDAN对风电功率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子序列分量,并分别与关键气象变量数据构成训练集.然后,使用基于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对子序列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重构预测结果后得到最终的预测值.整个预测过程有助于精准刻画风电的分量特性,并通过TPA机制捕捉变量间的关联性,有效地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准确率.
配网DG接入导致智能优化算法在重构求解时易陷入局部收敛且寻优率较低.考虑配网拓扑特性与算法的关系,将两者深度结合,提出基于单环寻优策略的有源配网重构方法.首先引入莱维飞行对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莱维系数量子粒子群算法.其次提出自适应环压有序环矩阵作为算法的解空间.最后根据配网拓扑与算法全局最优解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单环寻优策略,与算法深度结合进行求解.通过改进算法、优化解空间、配网拓扑与算法深度结合三个角度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寻优效率.通过对多个电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算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适
电网故障易造成并网风电场内风力发电机端电压骤变进而导致风力发电机跳闸,威胁风电场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风电场故障穿越有功无功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基于下垂控制,根据并网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压得出故障下的风电场总有功无功参考值.其次,基于风电场的预测状态空间模型与功率-电压灵敏度计算公式,建立以最小化各风力发电机端电压波动为优化目标的基于MPC的优化问题数学模型,求解得到各风力发电机有功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