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探讨的摘述(二)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 (一)黎澍在《论历史创造者及其他》一文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提法,提出了新议。 (1)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说法,起源于苏联哲学家普·尤金、巴·伯纳丁对《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现在细看起来,关于这个学说的这一类说明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提的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显然认为所有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且每次强调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列宁说:“人们 IV.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THE CREATOR OF HISTORY 1. In his article “On the Creator of History and Others”, Li Shu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people and the masses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and “the people and the masses are the masters of history.” The new proposal. (1) argues that “the people and the masses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which originated from certain views of the Soviet philosophers Pu Eugene and Ba Bernardin on the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cloth)” book Extended and attached. “Now it is fine to see that this type of account of this doctrine is entirely a mis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 Because Marx and Engels Lenin referred to “people creating their own history,” it is clear that everyone is creating their own History, and each time emphasizes that you can not create as you please. Lenin said: "People
其他文献
吴汝纶(一八四○一一九○三)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他自幼聪颖,刻苦求学,早著功名,二十岁中举,二十一岁成进士,接着被委任为清朝的内阁中书。后来历任深、冀等州知州,又曾被李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历代学者研究《诗经》的巨大热情。前人留下的研究成果无疑为今天的《诗经》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而其中的
①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化学电池”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数不尽的“化学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②1910年
八月份,我有幸参加在井冈山教师培训基地举办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一顿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异彩纷呈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徐鹄老师讲座的专题《在生活中学作文》给我留
科学活动对幼儿的最大吸引就在于它的可动手操作,而动手操作如不是幼儿主动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研究让幼儿主动探索,成为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一、感受乐趣,让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是很重要的课题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不同类型行政法学的阶级本质和形成过程的具体历史特点,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法学的体系结构、主要
由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陈翰笙同志主编的《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下简称《汇编》)已于1985年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这部十卷集的巨著为我国开展华工和华侨史的研究工
一、理顺知识脉络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图1)2简.氧记化为还:升原失反氧应化中还概念原之剂间,降的得区还别原与氧联化系剂.二.掌握几条重要规律1.价、电守恒
有一个网络,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只用了几个月;有一个网络,启动不到一周,就得到了中办、国办的批示:国家坚决支持;有一个网络,经过国家网络安全测试中心的三名高
去年夏天,"电视政论片"《河殇》播映后,曾在海内外名噪一时。这种轰动,当时有人溢美为"震撼与启迪"的"河殇效应"。《河殇》究竟引起了什么社会"效应"?通过今年春夏之交这场血火交织的殊死搏斗已经真相大白于天下。严峻的事实证明,《河殇》是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集中表现和恶性泛滥,它为前不久发生在各地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