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中粳水稻0701与镇稻88的对比试验初报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熟中粳水稻0701与镇稻88对比试验中,中熟中粳水稻0701平均产量为9 439.95kg/h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5.38%,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品质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熟中粳;水稻0701;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2 2.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197-01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共计2个,分别是0701和对照镇稻88,随机编号为中粳0A、中粳0B,其中,中粳0A为0701,中粳0B为对照镇稻88。
  1.2试验实施情况
  1.2.1育苗情况。各试点先后于5月8~17日播种,育秧方式有旱育和湿润育秧2种,净秧板播量225~600kg/hm2,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深厚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水浇旱地作苗床。每公顷大田需净苗床:小苗(4.0叶龄以下)移栽的225~300m2,中苗(4.0~5.5叶)移栽的330~375m2,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495~525m2。苗床冬前培肥家畜粪10kg/m2、25%三元复合肥0.5kg/m2,多次耕耙,肥土交混,冬种一季菠菜,2月底清园。播种前10~15d,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3~5kg/m2、市农科所的旱育秧肥料1包/m2。种衣剂拌种,可防治恶苗病、稻瘟病、干尖线虫病和地下害虫以及防鸟防鼠等。经过消毒的种子,如已吸足水分可不再浸种,未吸足水分的在播种前仍需浸种,稻谷吸水量达到谷重的30%时,就能正常发芽。达到这一含水量的时间,因浸种水温而异,水温30℃时需30h,水温20℃时需浸60h。粳稻吸水慢,浸种时间稍长。浸种用水量以完全浸没稻谷为准,每隔24h更换1次水。催芽可使出苗整齐,幼苗生长迅速,防止烂种,培育壮秧。秧田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1叶1心早施断奶肥,三叶期重施分蘖肥,移栽前3~4d施好送嫁肥。
  1.2.2大田移栽。移栽时,秧苗单株带蘖2~3个。做到浅插、匀插,促进早发,有利于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各试点均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实施,采取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333m2,株行距为13.3cm×25.0cm,栽插30万穴/hm2,每穴3~4棵左右。6月20日移栽,人工拉线定点栽插,秧龄34~38d。
  1.2.3田间管理。试验期各试点认真做好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因为稻田小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如水稻纹枯病等病害进入上升危害期,有些涝害水稻甚为严重,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加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在田间调查中,稻飞虱虫量为390头/百穴。稻纵卷叶螟为害已出现束叶、白色枯条斑等症状,甚至幼虫有转移虫包为害等现象,幼虫已达5龄。水稻部分病害将进入暴发流行期。水稻纹枯病开始上升,局部田块症状明显。高邮、洪泽局部田间水稻分蘖早、长势旺的田块穴发病率已达到20%,水稻白叶枯病回升的地区应予以高度重视。狠抓3代灰飞虱防治,控制水稻中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生。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敏感品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至少防治2次。做好2代、3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防治适期掌握2龄高峰期,即幼虫孵化高峰后3~5d。2代二化螟发生期较长,在2代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地区,要根据1代二化螟的蛾峰,确定防治适期,一般要防治2次。抓好水稻病虫防治的主体战,控制好水稻纹枯病及稻瘟病。处理好水稻搁田与带水防治的关系,搁田有利于对纹枯病的防治,也有利于褐飞虱的防治,因此搁田是减轻水稻病虫发生的措施之一。需要带水防治的药剂在防治适期的把握上要与水稻搁田有机错开,抓紧搁田前和搁田后的时间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既不影响搁田,又不影响病虫防治。
  栽后5~6d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以促花肥为主,叶龄余数3.5叶时施促花肥,叶龄余数为1叶时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秧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栽后总茎蘖数达到375~390万个/hm2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根/hm2左右,孕穗扬花階段,保持浅水层,后期水浆灌溉保持干湿交替,成熟前7d脱水,切忌断水过早。本年度水稻生长期间总的来讲:水稻生长前期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土壤育壮秧;生长中期,尤其是水稻移栽到大田后阴雨日多,有利于水稻活棵分蘖;生长后期,温光条件较好,利于水稻灌浆结实。
  
  2结果与分析
  
  对照中粳0B产量变幅在8 769~9 186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8 957.70kg/hm2,居本试验第2位;中粳0A产量变幅在8 790~10 188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9 439.95kg/hm2,较对照增产5.38%,居本试验第1位。产量及农艺性状评价见表1、表2。
  中粳0A全生育期155d,较对照长2.2d,株高113cm,较对照高7.5cm,株型紧凑,长势旺,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分蘖强,穗型中等,有效穗289.5万穗/hm2,每穗粒126.3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7.2g,落粒性中等,抗倒性好。田间抗病性表现:苗稻瘟0~3级,穗茎瘟0~2级,白叶枯病没有发生,纹枯病1~3级,稻曲病0~1级。条纹叶枯病发生较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病率分别为17.07%和17.56%。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中熟中粳水稻0701产量变幅在8 790~10 188kg/hm2之间,平均产量9 439.95kg/hm2,较对照镇稻平均产量8 957.70kg/hm2增产5.38%,且其综合性状较好,值得推广种植。
其他文献
摘要: 针对吉林地区的园林绿化情况,总结了该地区园林绿化中发展果树的原因和果树应用种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吉林地区的果树绿化丰富力度,加快城市绿化步伐。  关键词:果树;园林绿化;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51-02    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果树资源丰富,并且在果树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选育优良的果树品
摘要 介绍了五图河种植徐豆1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精细播种、施足基肥、巧施花荚肥、适时化控以及化除和防病治虫害等内容,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徐豆12号;高产;栽培技术;江苏五图河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65-01    徐豆12号(徐9125)是徐州农科所用泗豆11为母本,豫豆15和徐8216
摘要: 介绍了海棠的观赏价值,总结了海棠在宁波地区的引种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海棠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海棠;观赏价值;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32-02    海棠(Malus spectabilis)是蔷薇科苹果属中果实直径较小(小于5cm)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主要分布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世界上约有35种,我国有23
摘要 阐述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在尤溪县烟后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及时移栽与合理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品种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宜优673;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35-01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宜香1A×福恢673配
摘要 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播种、苗期管理、拔节孕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生产优质郑黑糯1号玉米的有效措施,以供该品种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郑黑糯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20-01    作为保健佳品的郑黑糯1号,质软细腻,口感筋道,香味浓厚,除了具有一般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外,富含天然黑色
摘要: 在总结世界森林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暖与林火频发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林火发生机理研究、大力开展森林防火技术培训、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注重扑火安全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对于指导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控森林火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气候变暖;森林火灾;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7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治手段 普法教育  作者简介:张丹,中共武邑县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9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法治是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要推
摘 要 贫困问题是一项历史性世界级的难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广西历来是扶贫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立足广西实际,对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 广西 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 脱贫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内外兼动: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YX7008。  作者简介:杨丽丽,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阐述新陆早3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早播、及时中耕、对孔放苗、及时定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化控、适时打顶、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摘等方面介绍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新陆早3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141-01    高产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
摘要 介绍抗优63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适龄移栽、适当密植、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抗优63;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抗优63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993年以穗大粒多、高异交率的不育系II-32A为母本、含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恢复系抗恢63为父本配组而形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保持了汕优63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