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服刑期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来源 :四川精神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不同服刑期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家庭环境状况,分析其心理防御机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月-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广东省某监狱的男性服刑人员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服刑期,将服刑人员分为已服刑5年以下组(n=108)和5年及以上组(n=92),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其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已服刑5年以下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8、1.137,P均<0.01)。已服刑5年以下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122、2.993、2.203,P均<0.01),矛盾性因子评分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682,P<0.01)。男性服刑人员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评分与FES-CV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8~-0.172,P<0.05或0.01),DSQ的4个因子评分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175~0.384,P<0.05或0.01)。结论 相较于已服刑5年以下的男性服刑人员,已服刑5年及以上者表现出更多的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其家庭环境呈现更高程度的矛盾性,更低程度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组织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缺陷与其家庭环境相关。
其他文献
分析了某地铁车辆保持制动施加及车辆后溜触发网络系统产生紧急制动的控制逻辑,指出了以上逻辑设计的缺陷,得出在列车控制单元(VCM)宕机后车辆后溜的原因。针对控制逻辑存在的缺陷,提出了VCM宕机后保持制动施加逻辑与VCM触发车辆紧急制动的优化方案。该方案以列车故障导向安全的设计理念,有效保障运营列车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精准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信息化教学的全新视角,凸显出传统数学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混合学习环境下构建与应用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意义,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论述了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成为人们追求更优质生活方式和精神享受的选择。我国旅游业和现代职业教育也在谋求进一步提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已经是现代社会高校旅游专业发展人才的基本路径,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文化旅游日益成为城市占比率极高的地域功能。本文以甘孜地区为例,探索现阶段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当地发展给予些许参考。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自然放松的旅游体验,所以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人们喜欢到乡村环境中去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疲惫的身心,体验原生态的纯朴,感受纯真的人文资源。乡村旅游作为“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也反映了当代旅游者愿意去寻觅和体验具有“乡愁”文化内涵的旅游动机。此外,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旅游产品是直接面向旅游主体的旅游吸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科技更新迭代的步伐日益加快,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技术不仅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使其传播范围、传播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发展。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其积极影响是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新闻传播范围;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缺乏甄别与审核,
期刊
<正>反邪教的斗争,不是一个国家的孤立行动,而是当前国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正在经历千禧年交替的时候,世界各地产生了许多专以宣扬“世界末日”和“超人拯救”等谬论的邪教,企图通过愚弄与掌握群众,达到其控制政府,征服世界,改变社会面貌的目的.
会议
<正>精准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聚焦于精准教学能够显著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复杂问题解决、学业投入、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等方面均显示出更高水平。
期刊
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是以教师对教学要素结构化、精细化、有机联动的分析与把握,提高教学的准确度、流畅度的一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主张。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深度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本文探究了小学数学高质量教学的特征,分析了其实践主张的合理性,从内涵、实践样态与本质特征的角度尝试构建面向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加剧了国家对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农林类高校必须提升办学质量才能满足国家农林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充足的办学资金支持,当前办学经费不足仍然是阻碍农林类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教育基金会是缓解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局面的有力途径。目前,我国农林类高校教育基金会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筹资产生的效益难以缓解高校办
常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所展现的是知识本位思想。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以单向传递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会细致地讲解每个概念的由来,但是却很少基于学生的视角预设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其学习负担,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精准化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从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运用大数据精准推进教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