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64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经济开放化进入新的阶段,而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经济市场化也进入新的阶段,因此,1979~2001年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其他文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企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判断美国贸易禁运是否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减弱了参加朝鲜战争的能力可以考察中国1950~1959年的GNP或GDP。把1959年作为考察截止日期是因为那一年西欧和日本实质上已放弃了贸易禁运而急切地恢复了对华贸易。
1.研究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美国的中国学家几乎没有人到过中国,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是极少数的中国官方报纸、公开出版物和通过秘密途径找到的政府文件,中美学者之间也没有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家的任务是如何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报刊、图书和大量的文件进行筛选、分析研究,另外,他们还可以直接到中国开展实地调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与中国学者的合作研究也不断增加.2.研究队伍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传教士身份出现的中国学家逐渐绝迹;女性中国学家在美国中国学研究中已经争取到一席之地;中国学家的汉语水
1.国有农场改革的历程.20多年来,国有农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国有农场内部,实行了农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与职工身份转换改革、政企社企分开(主要是内部分开)、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精简管理机构、并队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改革,其成效是明显的.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几次起伏.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使农村市场规律发生了变化.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市逐渐开放.
1.大陆女性文学思潮的形成期:1981~1984年,其标志是在中国当代文学通常的三大体裁小说、诗歌和散文领域中,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要求改变妇女受压抑处境的呼声.在文学中呈现妇女问题,并要求在话语权上的独立述说,这可以说是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内在活力.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一直使用的是"妇女解放的尺度",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妇女解放的观点,所以女性文学思潮获得了健康成长.另外,以往"男女平等"的政策给了女性主体发育成长的空间,新中国女性参与社会公共空间、拥有一定社会身份,这个事实也是当代女作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批判封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包括"破"与"立"两个维度."立"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破"就是要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
期刊
1956年10月爆发的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危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6~1957年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突然转轨,也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出亚洲,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开始了挑战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地位的历程。
旧南京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生产基础异常薄弱,这是南京城的主要社会特征之一,也可以说是南京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造成建国初南京失业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国民经济尚未恢复,社会缺乏正常的就业环境;不稳定的政策对社会就业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当时的私营企业大多依靠国家的加工订货过日子,国家一旦停止加工订货,工厂便会陷于无法开工的状况;国民政府南迁后产生了大量滞留人员。
到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共有汉学研究所近20个,教授约40名,其中还不包括大学和专科大学内的东亚专业、其他从事中国研究的社会科学专业和专事汉语教学的部门以及一些独立的科研机构,阵容之庞大为欧洲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