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沪上“试金”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的跌宕起伏以及角色的命運转折被隐喻在音乐、场景、道具等各个细节之处,这些宏大而又细致的戏剧安排处处考验着上演剧场的硬件设备以及观众的欣赏能力。
  
  音乐巨匠瓦格纳的代表作——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古典音乐史上始终享有空前的地位,更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剧”,这出需要整整4个晚上连续15小时的空前演出,以其庞大豪华的阵容与精彩纷呈的效果而流行至今。如今,上海舞台终于迎来了这部传说中的经典,原汁原味的经典歌剧将于2010年9月16日起,由德国科隆歌剧院原班人马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届时金秋上海舞台将迎来一场重量级的文化盛事。
  
  呕心沥血打造经典
  
  如果说歌剧是古典艺术的王冠,《尼伯龙根的指环》则是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大部分观众所熟悉的普通歌剧,往往以音乐见长而戏剧偏弱。但瓦格纳歌剧则是戏剧驾驭音乐,两者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一致。由于瓦格纳歌剧的伴奏乐队编制庞大,充分运用了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和丰富多彩的和声,因此在音乐场景的描写技巧等方面极有创意,将歌剧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指环》已经超越了歌剧的范畴。该剧以其鸿篇巨制的气势和深刻的主题,从神话内容到现实寓意,挖掘了人生、社会、哲学、伦理等各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影响力绵延至今,成为欧洲文化宝库中的代表作之一。
  《指环》的剧情最早见于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这部史诗是多瑙河地区——奥地利人根据北欧古代传说,约在1200年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欧洲民族史诗中有两部最重要,一部《罗兰之歌》,另一部就是《尼伯龙根之歌》。前者被视为法国文学的鼻祖,后者则被尊为德国文学的源头,故而意义非凡。瓦格纳拿这部史诗开刀,正是看中了原著诗歌中人类与压迫势力斗争的曲折故事所提供的一个宽广的空间,可以供他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因此瓦格纳矢志耗费一生最黄金的时间斟酌打磨,终于花了整整26年造就了这部不朽之作。
  瓦格纳当年写这部歌剧可谓呕心沥血,对每一段音乐、每一个角色、每一幕场景都苛求完美,他在剧中设置的场景已经超越了当时剧院硬件设备的技术极限。他认为那些剧场容纳不下他的乐队,或者存在着观众视线、声场效果等方面的缺陷,因此毅然顶着经济压力另起炉灶建了一个专门的剧场。所幸当时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是瓦格纳的崇拜者,给予了全力支持,才使得这个看似疯狂的艺术理想梦想成真。而且,瓦格纳特意挑选了拜罗伊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来建造剧院上演歌剧,希望观众在此远离世俗,尽情投入歌剧世界之中。
  经过瓦格纳两年的亲自监督设计施工,拜罗伊特节庆剧院最终落成。这个剧场打破了传统欧洲剧场的巴洛克风格,硕大无比的乐池沉入地下,观众直接面对舞台,没想到这个样式也奠定了20世纪剧场的基本风格。1876年8月13日,《指环》四部曲在此连演三轮,轰动欧洲,从此开始了这部旷世巨作在全世界的风靡。直到今天,拜罗伊特节庆剧院和每年盛夏在此举行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仍然由瓦格纳家族后裔参与管理,这个地方也成为全世界乐迷心中向往的圣地。
  
  文化消费“试金石”
  
  瓦格纳的作品往往寄托着庞大的音乐梦想——华丽多变的唱腔,气势恢宏的场面,错综复杂的剧情,其背后永远隐藏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他在歌剧领域开创的“乐剧”形式在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然是后人研究分析的对象。以《指环》为例,瓦格纳在其中贯穿了200多个主导动机,故事的跌宕起伏以及角色的命运转折被隐喻在音乐、场景、道具等各个细节之处,这些宏大而又细致的戏剧安排处处考验着上演剧场的硬件设备以及观众的欣赏能力。
  此外,瓦格纳歌剧与众不同的“庞大”与“厚重”在剧情、舞台制作、表演团队等方面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一部完整的歌剧《指环》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全部欣赏需要15个小时。据科隆歌剧院艺术指导布里歌特·梅尔博士介绍,此次来自科隆歌剧院的400名演员全力投入,共计带来30多个集装箱,远渡重洋来到东方表演,其规模与阵容堪称空前。而如此庞大的规模,对演员和演出主办方提出了极高要求,也将打破上海舞台的一系列演出纪录。
  此外,《指环》登上上海舞台也有特殊意义。自从19世纪德国拜罗伊特节庆剧院首演之后,英国伦敦女王剧场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也相继上演《指环》,奠定了该剧在歌剧界的“试金石”地位。虽然《指环》如雷贯耳,但是能染指《指环》的艺术殿堂屈指可数。因为能够有实力搬上四部全本《指环》的歌剧院少之又少,仅限于德国数家歌剧院,邀请他们原班人马长途跋涉,开销绝非一般演出商能够承受,道具布景等也会构成巡演的制约因素,这些都造成了拜罗伊特音乐节《指环》一枝独秀的局面。
  上海大剧院早年曾经上演过瓦格纳另一部作品《漂泊的荷兰人》,让观众初次感受到了瓦格纳作品的辉煌。此次来沪的《指环》是德国科隆歌剧院新制作的版本,6月即将在德国上演。这次之所以能促成《指环》上海之行,除了主办方的大力投入之外,更离不开上海世博会的机缘。德国科隆政府为了在世博期间向中国乃至世界进一步推广这一德国文化代表作,积极推动该项目的达成。科隆市市长尤尔根·约特斯先生还亲自录制了讲话,祝贺该剧能在上海演出。在讲话中,他盛赞科隆歌剧院“是在德国享有声誉”的优秀剧院,同时预祝科隆歌剧院的中国之行将使中国人民有机会分享德国的优秀文化财富。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官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明确了国家监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基本定位、监察范围、监察职责、监察权限、监察程序等基本内容。  6类对象  监委的监督对象为6类公职人员:  1.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世纪史学的发展历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和大众化。历史学在综合化和大众化过程中,诸多学者多次提出历史学不能迷失自我,不能被异化的关键唯有保持求真精神。然而,史学大众化的浪潮也使历史学以致用的功能得到刺激和鼓舞,高考的历史试题也颇受影响。课改后历史试题的命制呈科学、综合、自主、稳定的特点。历史的试题命制,许多评论者认为必须要体现与时事结合的时代性。所谓的时代性就是命题专家结合当今的热点问题,
不姓卜,身份证上另有一个姓名。但哪个姓名自己都不喜欢用,哪个名字都代表不了我。诗文若干发表在网络上,“散见于”自己的朋友圈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
【摘 要】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在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对微博平台的整合运用,分析了电视媒体整合微博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电视媒体 微博 整合    2012年3月3日至3月4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与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先后开幕。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12点档的《中国新闻》档目,连续七年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大型直播互动新闻栏目,对两会的召开给予全方
在关注幼儿学习生态的同时,要转换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孩子在亲历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也让我们的科学活动愈演愈精彩。在此,我从大班的科学活动《芦荟》的设计、组织的几个片段说起。  精彩之一:源起区域,活动架构自然巧妙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高效、自然、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为此,我常在孩子们区域活动时,当孩子
森sēn林lín里li,小xiǎo熊xiónɡ在zài大dà熊xiónɡ那nà黑hēi暗àn的de洞dònɡ穴xué外wài面miàn叫jiào道dào:“起qǐ来lái,起qǐ来lái!”  大dà熊xiónɡ打dǎ了le个ɡe哈hā欠qiɑn,揉róu了le揉róu惺xīnɡ忪sōnɡ的de眼yǎn睛jinɡ。他tā笨bèn拙zhuō地de走zǒu到dào太tài阳yánɡ光ɡuānɡ下xià
分析我们对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的大小都很熟悉了,看到P、Q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我们就可以考虑把P、Q化为同分子或同分母的形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利用作商法、作差法来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阿二是个小木偶,全身的部件全是木头做的:一个脑袋,一个身子,两条胳膊,两条腿,高兴安上便安上,高兴取下就取下,他既不痛,也不痒,没事儿似的。也因为这样,他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今天忘了安手,明天忘了安脚,他竟毫不在意。  这些日子天气转冷,小孩子嘛,总喜欢赖个床什么的,所以上学总是急得风风火火、火烧屁股似的。这样一来,阿二那丢三落四的毛病就更严重了。这不,那天上学去他就忘记了安上右胳膊。一直等到上
上一回,爱娜和三个变种人在来恐怖学校的路上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考验。而空气量竟然看到一具骷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魔法学校究竟发生过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别着急!魔女乔斯潘会告诉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幽默是多么难得的品质(pǐn zhì)啊,它让世界更欢快(huān kuài)!有时候,用幽默的态度(tài du)来解决(jiě jué)问题,比绷(běnɡ)着一张脸更有用。    母鸡与鸡蛋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也不太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钱先生执意谢绝。他回电话说:“假如您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上 吊    有一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