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特征哈希的高效低周低压定值在线巡检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力系统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系统供需过程中有功和无功的供求一旦不平衡,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这两大核心指标就会发生对应的波动,进而容易引发故障,所以电网配置了低周低压减载装置.为加强低周低压保护定值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保护运行与整定的业务水平和校核效率,减少保护装置“误整定”事故.根据国家电网提出的在线校核及预警功能要求、技术指标、数据接口、展示要求等内容,解决实际生产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定值设置错误问题,结合特征哈希实现了一种高效自动化的低周低压定值巡检系统,来解决这些凸显的实际问题.从定值保护比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与讨论,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组成和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论证了这套系统的可行性、必要性.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高铁接触网腕臂上U型抱箍螺母松脱问题,提出一种偏振成像与改进余弦算法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引入对比量互信息(MI)融合2个偏振参数,研究偏振技术的应用特性.提升小波融合规则中,在其低频系数中引入PCNN(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耦合网络进行点火选择,高频系数以空间频率MSF特征量为比较,重构系数后融合偏振特征图与强度图像.将新图像变换为LBP旋转不变模式并将特征值映射到cosine向量中,通过手工设计提取特征对螺母进行状态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下偏振融合图像轮廓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成熟,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损耗和浪费.由于虚拟电厂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应用虚拟电厂技术可有效规避上述相关问题,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整体运行开展高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物联网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阐述了虚拟电厂的内容、结构以及功能,并且分析了其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中的应用前景.
以某电厂350 MW机组为例,研究褐煤掺烧比例30%、40%、50%时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在220 MW、265 MW、350 MW负荷时,研究燃尽风门全关以及开度50%时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得到不同燃尽风量的锅炉热效率随电负荷变化的曲线.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参考.
冬季供暖期为满足供热要求,热电联产机组采用“以热定电”的模式运行,在夜间负荷低谷期,风电出力很难与负荷需求相匹配,导致弃风现象严重.在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中加入大容量储热环节,能够解耦以热定电,提升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由于储能设备投资较高,为能够用经济有效的手段解决风电消纳问题,需要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储能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综合比较确定选取风电出力典型日对风电出力进行描述,搭建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网架结构,建立风电机组、C
为打破供热机组的热、电耦合关系,降低机组电出力,实现深度调峰.针对东北地区某600 MW级供热机组,在综合考虑机组供热能力和可靠性、抽汽管路的输送能力以及机组调峰性能和供热经济性的情况下,研究提出了可行的供热改造技术路线,并计算分析了双机切单低压缸、双机切双低压缸、中低压导汽管抽汽3种供热技术路线对机组性能和供热能力的影响,给出了最佳的供热改造方案.研究得出,综合考虑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和供热能力,最佳的供热方式为切双低压缸方式.切双低压缸供热方式可实现深调负荷至17.9%.当3种供热方式均达到最低深调负荷时
通过对某火电厂电热调配优化控制系统网络搭建过程的介绍,阐述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在电力生产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依据安全防护原则搭建系统网络的方法.通过检测试验验证系统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实际运行证明了其系统运转的可靠性,为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搭建提供参考.
针对某电厂300 MW机组锅炉低负荷下再热汽温和脱硝入口烟温偏低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试,首先提出对锅炉燃烧器部件缺陷进行处理,其次评估对比烟气再循环改造、水冷壁敷设隔热涂料以及增加受热面面积3种改造方案的应用效果,最终给出问题解决方案.
详细介绍了某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前后以及炉膛敷设卫燃带前后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变化情况,结合国内学者对卫燃带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敷设卫燃带对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认为敷设卫燃带对机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需要拆除卫燃带,恢复水冷壁受热面.
推力轴承作为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分承重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某电站机组推力轴承8个支柱螺栓套进行检测并深入分析,找到引起支柱螺栓套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重新加工的要求,对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针对某核电厂发生的10 kV乙丙橡胶电缆击穿故障,通过低压脉冲法与直流高压闪络法确定故障点位置,对故障电缆样品进行了解剖检查、实验室检测,分析了电缆敷设情况和运行环境,推断遭受应力及潮湿环境导致绝缘屏蔽受损或绝缘的电场畸变,最终导致绝缘击穿.提出了预防此类故障的措施,为10 kV乙丙橡胶电缆的敷设和运维等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