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簇水的奥秘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了解水吗?当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你会感到奇怪。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量18也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基本知识,水还有什么奥秘呢?其实,现代科学对水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至今一直没有突破,特别是不了解细胞内的水与平常的水和冰究竟有何不同,连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利诺斯·卡尔鲍林都说:“我们仍然很大程度上对液态水结构以及水溶液的结构不甚了解。”所以,水还是至今科学界没有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
  
  大分子簇水和小分子簇水
  
  科学家发现水并不是简单地由2氢1氧3个原子组成的,它们是以一定结构形式——三角形的结构存在的,原子与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连接。就像人喜欢“抱团”一样,水分子也喜欢“抱团”,它们是通过氢键来相互吸引而聚集成团状,就像一簇簇生物体一样,因此科学家们将它起名为“水分子簇”。水也可通过氢键与别的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大分子中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功能性结构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长期静止的情况下,水可形成多达几十个水分子的团簇。这些大分子团是随机的,像一些链状线团,其溶解能力、渗透力都很低,不容易被动、植物和人吸收,成为“死水一团”,我们将这种水称为大分子簇水。普通的自来水就是大分子簇水,它是由13个水分子紧抱在一起。
  在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可以将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部分打断,使它们变成只有少数水分子连在—起的“小分子簇水”。在自然界也有小分子簇水存在,潺潺溪涧,飞瀑涌泉,长期的地球磁场作用都可以将大分子簇水“破簇”为小分子簇水。用人工的方法可以“破簇”,例如让水通过电磁场、特殊的频谱场或纳米材料容器也可以达到“破簇”的作用。这些小分子簇水清冽可口,易被人体吸收,甚至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由于小分子簇的水具有医疗保健作用,人们都想喝这种水,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将小分子簇水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产业化生产,但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是破簇后的水是很不稳定的,它们的“抱团”习惯很难改掉,当水离开破簇条件后,又会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变回大分子簇水。许多有名的泉水或矿泉,汲取的新鲜水确有特殊健康功能,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取水。但是如果你将瓶装后的水静置,或带往别处,离开了当地特殊的地磁场或其他条件,就不能保持原来水的小分子簇结构,大都会失去活性,人喝了也起不到保健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分子簇水的稳定性,特别是如何生产保质期较长的瓶装水,是分子簇水产业化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劳伦斯博士用了15年的时间发明了一种产业化分子簇水的生产工艺,具体的方法是:经二次蒸腾的蒸馏水加热→水蒸气通过一个模拟的太阳—地球辐射电磁场,接受一定波长的激光处理→加压,冷冻,融溶水蒸汽→水通过特制陶制组件和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低频共振处理→形成稳定的,结构化了的小分子簇水(CW水)。这种水冷冻后,与蒸馏水的晶体形状完全不同,是一种特定的六角形晶体结构,它的分子团变小了,很像自然界的雪水。
  如何确定一种水是大分子簇水还是小分子簇水呢?现在国际一般采用核磁共振谱的方法来测水的半高峰幅宽,幅宽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液态水的团簇结构。一般来说,幅宽值越大,水分子的团簇越大;幅宽值越小,团簇越小。不同质量的水核磁共振谱的半高峰幅宽是不同的: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地表水的半高峰幅宽是145Hz,自来水、纯净水的半高峰幅宽一般在100Hz以上,优质的冰泉水的半高峰幅宽为50-70Hz。水的半高峰幅宽小,表明“抱团”的水分子越少,它的活性越强,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能力也越强。
  
  小分子簇水的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满足于喝没有污染的安全水,还要喝有活性的功能水。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具有完美水质的地方已变得非常稀少了,现在知道的只有三个地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峰顶上的冰川水、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土著美洲人神圣的自流泉水、我国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川水。这三个地方的水由于处于特殊地层结构和自然环境,经过几十万年的天然磁场深度磁化而形成了天然、无污染的永久性磁化水,它们都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小分子簇水。但是,这些水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各种模仿自然条件作用、将大分子簇水变成小分子簇水的产业化功能水出现了。我国最近在“第22届美国匹兹堡国际新发明、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唯一的一金二银三项国际发明大奖的骏丰频谱水治疗保健仪就是一种可以产生小分子簇水的仪器。由于水的分子团变小,使水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人体是有利的。
  
  小分子簇水主要具有以下三种作用:
  
  1.改善细胞的水合作用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就像一个国家的公民一样,如果这个国家的公民生活水平低,这个国家绝不会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细胞也一样,细胞的状态和功能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生理功能。细胞的生命和功能是靠水来维持的,也就是水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带给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带出细胞,这个过程靠细胞的水合作用。长期以来,对于水是如何进出细胞一直是个谜,直到美国的彼特博士发现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才解开水在生物体吸收的谜。他发现细胞膜水通道是个非常狭窄的通道,并非所有的水都能顺利地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进出细胞,而是与水分子团的大小有关。水的分子团越小,水的活性就越高、渗透力溶解性越强,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水通道。所以,人喝什么水是很重要的。普通自来水一般是由13个以上的单分子组成的“水簇”,这些大水分子团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较困难,溶解能力、渗透力也低,不易被细胞吸收:而由约5~6个水分子组成的小分子团水,渗透力、溶解性强,更容易进出细胞而达到充分水合,并通过水合使细胞进行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物的排放,成为细胞真正需要的“生命水”。
  
  2.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
  最新研究证实正常人体的pH值应该是弱碱性,健康人体的pH值应在7.35~7.45之间,平均为7.40,这样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酸性食物(肉类、蛋类食物)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摄入纤维类食物减少和运动量降低,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因此现在只有10%~15%的人pH值在此范围内,是属于碱性体质范围的,而85%~90%的人体内pH值低于正常范围,属于酸性体质。当人体pH值稍低于7.35时,人体就会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用药物的方法来改变体内的酸碱度不仅很麻烦,而且有副作用,通过饮水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酸碱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科学已经证明帕米尔冰川水就具有天然弱碱性的特点,其pH值为7.8-8.2,骏丰频谱水的pH值是7.288,而没有经过骏丰频谱仪作用自来水的pH值是6.387。从理论上讲,每天饮用1000ml-20000ml帕米尔冰川水或骏丰频谱水就可以大大改善体内的酸性环境,使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解脱出来。
  
  3.增加营养物和药物的溶解度
  水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在生命物质和药物的溶解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表面张力相对较小的水,不但可以携带较多营养物进入细胞,而且可以把废物和毒物排出细胞。这是生命体解毒功能的物质基础。由于结构的改变,小分子簇水的表面张力变小,达到蒸馏水的一半。它可以提高某些特定结构营养物和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对于这点,科学家们做过很多实验,比较了普通水和小分子簇水对中西药的溶解度,证明小分子簇水的溶解度明显高于普通水。这可能也是小分子簇水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原因之一。
  由于小分子簇水上述的这些特性,它可保证并促进细胞健康地生存、生长,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可能就是小分子簇促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蒲晖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每个人的心灵。作为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除了身体创伤之外,心灵同样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地震发生后,已有至少50支以上的心理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支援,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和服务。  由于地震等灾难打击范围广泛,受灾地区几乎所有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灾难的影响,称为“直接受灾者”或
元旦溯源  现代意义的“元旦”是指阳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即早晨的意思。因此,“元旦”即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
我国最早的丛书  “丛书”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以“丛书”为书名的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学术界公认,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是宋代嘉泰二年前鼎孙等人编的《儒学警悟》。它收宋人著作6种,共40卷。我国最大一部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计收书3500多种,近8万卷。还有《永乐大典》,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丛书。    北京发现数公里未记录在案的“新”长城  长城北京段新发现了数千米长城,使
2005年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终有了归属,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此后,人们对奖金的多与少有很多争论,说少者有之,说多者也有之。然而,很少有媒体和公众去关注这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过程和方式。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诺贝尔奖的评选。  诺贝尔奖的评比是保密的,评比的内情需要在50年后才能公布。尽管评委都是世界上各个专业的顶尖专家,但由于其保密性,会让人产生很多猜测,甚至认为不公
自卫与示警的手段    尾巴不仅能够进攻,还有自卫、示警的功能。  大壁虎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这种行为被称为残体自卫。有些蛇也和壁虎一样,能够断尾而逃,以保全性命。这一招虽然很妙,但代价很高。自残后的尾巴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将会影响运动、繁殖和捕食等功能。可见,断尾对于这些动物
你是否一直对有些人饭量惊人却依旧保持苗条身材,而自己小心控制饮食却仍旧发胖而感到“忿忿不平”?其实,这是一种神经传递素——含于血液中的复合胺在起作用。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这种神经传递素不仅控制你是否需要吃和吃多少,还可能会帮助身体确认是需要“燃烧”多余的能量,还是以脂肪的形式将它们存储。研究人员以蛔虫为试验对象,因为这些动物遗传特性和哺乳动物类似,因此试验结果也适用于人类。研究人员表示
环保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的事,也事关每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从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吧!有时,需要的仅仅是改变一下你的习惯而已。    尽量少乘电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电梯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伙伴。摩天大厦,当然不能靠步行走着上去,但是去较低的楼层,步行还是益处很多,不仅节电,而且活动了身体;有益节能,更有益经常坐在电脑旁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电梯年耗电量
人们喜欢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那些伟大的科学理论上,的确,正是这些伟大理论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并非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很多理论虽然当时盛行一时,但是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它们仍是科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1 “磁山”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利用罗盘导航横渡大西洋,但是包括他在内的当时的人们都不清楚罗盘的工作原理。哥伦布推测,北极星导致罗盘的指针指向北方。后来的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多种树……”这些似乎就是大部分人印象里对付全球变暖的所有对策。但是,科学家们比普通人想象得更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一些看上去疯狂的想法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这些想法之所以疯狂,就是因为它们不再被动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地球升温的速度,而是主动地出击,降低当前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科学有时候需要些勇气和疯狂。    铁豆腐渣工程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曾进行
沙洲“森林岛”    谈到沙地,人们常常想起滚滚黄沙、呼啸的龙卷风、枯萎的孤树……而位于我国东北部松嫩平原之中的松嫩沙地,历史上记载,曾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沙地周围是优质的羊草草原,是蒙古族及其他游牧民族重要的活动区。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的中西部,西接大兴安岭,东临长白山地,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大兴安岭有效地阻止了内陆沙漠化的东扩,保证了松嫩沙地的演变只受本地自身因素影响,与蒙古高原联系甚微。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