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复苏与技艺的承传r——冯祥云的青绿山水画创作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绿山水本是传统画的大宗,之后虽因文人画崛起而稍显沉寂,但仍代代无绝.一直到今人吴湖帆等仍多有创作,张大千更别创泼彩一格.不过因其耗时久、程功深,不免被有些人视为畏途,于此正可见冯祥云创作的意义与价值.他专业出身,多方摩习,尤精于西方素描写实和日人的诗化写意功夫,故能调用密体繁笔,逼真地刻画出山骨云魄.而在儒释道三家,尤其是宋人思想中涵茹道体、浚发心性,更使他能上探画学源头,由依仁游艺而以形媚道,从而使其作最大限度地上承宋元正脉,真正恪守和光大了文人画的传统.
其他文献
好些年前,联想公司有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从品牌角度讲,没有联想,还有微软、三星、同方,世界依然会是世界。但从字面意义说,没有联想,就不会有引申和象征,不会有远方和未来,不会有憧憬和向往,不会有精神和信念,甚至,不会有牵连和思念,不会有陶醉和沉湎,不会有彼此的揪扯,也不会有你我的关联——世界,或许还是世界,却会扁平、单调得多;我们的生活,也会枯燥、乏味得多。  有联想,才会让人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史上最后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绝书.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最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
期刊
“冀中乡韵的当代回响”音乐会集中展示了青年作曲家刘健在雄安新区进行田野考察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她把民间乐师的原生态韵唱及演奏与西洋管弦乐队的音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既有浓郁的原生态民间音乐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与专业创作音乐交流、碰撞,这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田野考察获取素材及音乐会曲目的创作、排练与演出的过程,研讨会上的讨论等几个方面对这场音乐会展开述评.
近年来,口述史理论与研究模式已经逐渐地应用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这门学科中.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兴起,不仅拓展了材料收集的领域,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当代少数民族音乐家的研究,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家的身体经验价值,为学科发展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本文以学科建设为切入口,归纳和总结口述史在当代少数民族音乐家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剖析当代少数民族音乐家口述史研究的困境与向度,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认同与价值体现,从而更好地把握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期探求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贡献.
歌剧《盼你归来》以巧妙的叙事逻辑与多元的音乐创作手法,从人物塑造出发,通过对焦裕禄与人民关系、与家人关系的完整讲述,以歌剧的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再现了焦裕禄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可信、可敬、可亲的立体并鲜活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凸显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历史地看,现代性的出现是和“传统”相对应的,是告别传统的历史进程,即现代性是传统衰退而出现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因此,现代性如何从传统中脱胎而来,如何在传统中演变,如何继承传统,这显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1979年,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舞剧《丝路花雨》及其引发的“敦煌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敦煌题材舞蹈作品的编创,不仅是当代舞蹈对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现代性语境中的复现.正是像《丝路花雨》《敦煌彩塑》《大梦敦煌》等的舞蹈(剧)作品,像高金荣、贺燕云、史敏这样执着的一代代敦煌舞人,以“美美
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定档上映的新片,新疆维吾尔族儿童题材电影《第一次的离别》获得了别样的关注.随后,藏族儿童题材电影《旺扎的雨靴》和蒙古族题材电影《白云之下》的集中上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题性.本文以《第一次的离别》为中心,通过将它放置在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脉络以及与同时期上映的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比较中,分别探讨其抒情风格与叙事转向在当下的意义与症候性.
姚玳玫的新著《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选取自我画像作为女性艺术研究的切入点,将图像史、女性自我成长史以及个人主义思潮史有机结合,图史互证,在社会史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者蕴含的规律与脉动,完成女性自我画像的历史叙述.此外,该书较少着意艺术创作的内在法则而更关注艺术家的文化存在,强调从人文角度钩沉艺术的历史:史料详尽、跨学科解读以及日常视角.再者,该书关注女性自我成长问题的同时,也提出女性艺术家自我归属问题.事实上,姚玳玫的研究存在一种性别情结:以性别作为问题,由性别入手,完成
漫瀚调是流传于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的一种民歌小调.据考证,漫瀚调产生的时间大致为清代.漫瀚调的民族性,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为当地的蒙汉两族所共有,这种交融性很强的特性,让漫瀚调成为一种风格独具、充分体现蒙汉两种文化高度融合的全新民间艺术样式.漫瀚调所具有的文学和音乐方面的天然基因,为其实现音乐戏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准格尔旗当地的艺术家们已经在漫瀚调音乐戏剧化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让这种民间艺术成功转型为舞台表演艺术,让其在更科学的道路上得到传承和发展,还需要
晚清以来“西器东输”的状况打断了我国器物造型结构的自然演化,持续百年的西学东渐开启了以“器物”为中心的造物观转变,先后经历物品设计“器物不如”“技术不如”“科学不如”的阶段,其“破”与“立”的实质是基于国人近现代化图景的生活想象展开,背后演变逻辑是机器造物直观认知(效用)、经验认知(利权)、思想认知(体用)的观念转换和西化到现代化的反思深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