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治疗反应及影响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2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的住院及门诊资料。结果 ITP103例中,随访时间为2个月~15年,男:女=35:68;≥60岁发病患者34.0%(35/103);所有患者中,激素敏感型为57.3%(59/103),多以完全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6例,栓塞1例,栓塞者无效,随访到的5例切脾者4例血小板一直正常;免疫抑制剂中,环孢素A效果较好,联合激素时其有效率为81.3%(26/32)。发展为干燥综合征2例,红斑狼疮1例,淋巴瘤1例。103例中死亡7例,仅1例为脑出血(30岁),其余2例死于脑血栓/梗死,2例死于非血液肿瘤,1例死于肾病,1例死于淋巴瘤。ITP患者中难治率为17.2%(10/58)。结论 ITP发病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各异,致命性出血少,联合免疫治疗宜个体化。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出现为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硼替佐米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外及体内试验均证实它有抗MM作用。2003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在体外
期刊
目的 调查急性胃肠道感染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PI-FD)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原先无消化道症状的550例急性胃肠道感染患者随访半年,评估PI-FD的发生率及其症状特点,同时收集30例非特异性功能性消化不良(NS-FD)和20例健康志愿者,测定其胃黏膜肥大细胞(MC)的数量和活化水平;测定胃黏膜MC的分泌介质类胰蛋白酶含量和组胺释放量;电镜观察MC的状态及其与神经纤维的毗邻关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IBD的诊断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或)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IBD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
期刊
患者女,39岁。因“头晕、头痛伴乏力3周,发热5d”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枕后部为主,伴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四肢活动障碍,无视力下降及意识不清。查血钠113mmol/L,尿钠浓度510mmol/L,予补钠治疗(约20g/d),上述症状稍好转,但血钠一直未能恢复至正常范围。5d前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38℃左右,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四肢关节疼痛,无盗汗。患者
期刊
患者男,16岁。因“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不自主运动16年”于2004年8月20日就诊于我院。生后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头部经常不自主晃动,但无抽搐及尖叫。患儿7个月翻身,8个月会坐,后家长发现患儿经常有轻微“头颤”;1周岁时仍不会走路,曾就诊于邓朴方残疾医院诊断为“脑瘫”(具体治疗不详)。患儿智力发育较迟缓,2岁多能够站立,4岁半开始走路,但不能独立行走,直到6岁时才会走路,走时易向左侧摔倒,且右上肢
期刊
患者男,52岁。因关节痛、全身水肿、间断发热、皮疹3个月于2007年5月15日入院。患者2007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对称性可凹性水肿,肢端更明显。随后出现全身多关节肿痛,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双肩、双膝、双踝、双髋、双颞颌关节,对称分布,持续不缓解,双肩不能上抬,双手不能握拳,晨起明显,睡前略缓解。自测体温呈间断性低热(37.8℃),多出现于夜间,发热时伴有畏寒、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展型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致残性较高。国内有报道,RA总患病率高达17.39%。TNFα可介导炎症反应、骨质破坏,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英夫利西单抗是TNFα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与TNFα结合,从而阻止其对组织的进一步破坏。本研究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快速进展型RA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期刊
对四川地震伤患者院前分诊诊断为气性坏疽的20例病人开放性伤口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地震伤后气性坏疽伤口细菌分布为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存。需氧菌分布以G-杆菌略占优势,与一般创伤气性坏疽似有不同。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新生血管不但为其生长提供营养、排泄代谢产物,而且还不断向宿主输出肿瘤细胞,导致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表明,肝细胞瘤衍化生长因子(HDGF)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一个重要调控因素,HD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转移潜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探讨HDGF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对预防大肠癌复发和
期刊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2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后行冠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冠脉狭窄患病率为46.4%;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中,冠脉狭窄患病率为5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显著狭窄是冠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脑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