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c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了信阳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分析了近年来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治前熟,保后熟”的防治策略,提出了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规律;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河南信阳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01-0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水稻病毒病,水稻一旦得病很难防治,被农民称为水稻的“癌症”,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信阳市水稻年种植面积30万hm2以上,总产250万t,占信阳粮食总产的70%,在河南省水稻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水稻条纹叶枯病于2004 年在河南省黄河沿岸稻区零星发生[2]。目前,该病已上升为威胁信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笔者对条纹叶枯病在信阳稻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确保信阳市水稻生产安全。
  
  1发生特点
  
  苗期發病时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糯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呈“假枯心”。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 S V)],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病毒。传毒介体为灰飞虱,可经卵传播。寄主范围较广,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高粱及多种杂草。
  
  2发病规律
  
  此病的初侵染源是带毒越冬的稻飞虱,病害的发生程度与灰飞虱的发生量及迁移情况密切相关。灰飞虱在信阳地区1年可发生5~6代,以3龄、4龄若虫在麦田及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病毒在小麦、杂草及传毒介体灰飞虱若虫体内越冬。不带毒灰飞虱可从发病的小麦、杂草上获毒。带毒的越冬灰飞虱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羽化后,在麦田或休闲田杂草上产卵、孵化成1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1代成虫,时值麦收季节,便大量转移到水稻秧田或早栽一季稻本田产卵繁殖;稻田1代灰飞虱产卵孵化出的2代灰飞虱若虫,在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主要危害秧田、大田和其他栽培方式的稻田;3代灰飞虱若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4代灰飞虱若虫和成虫虽然能传毒,但一般不形成发病高峰。9月下旬天气凉爽时再繁殖1代(第5代),转移至麦田及周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条纹叶枯病随灰飞虱的迁移而在水稻、小麦、杂草和灰飞虱不同代次间相互传递。在信阳稻区该病田间主要感染期为秧田期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田间病株出现时期:秧田期少有病株出现,在分蘖末期病株增加,拔节期达到发病高峰。
  
  3发生原因
  
  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信阳主栽品种以冈优177、Ⅱ优航1号、新两优6号、Y两优1号等优质杂交稻为主。这些品种本身就不抗条纹叶枯病,加之高肥水管理、生育期长、植株生长势旺、叶色浓绿,有利于灰飞虱聚集危害,从而加重条纹叶枯病的流行。二是暖冬气候适宜传毒媒介昆虫繁殖。信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本地越冬昆虫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主要传毒媒介,近几年的持续暖冬气候较适合灰飞虱的安全越冬和生长繁殖,导致了其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春季较以往提前15 d进入危害期,进而加速了对麦田、休闲田禾本科杂草及水稻秧田的为害。三是农药使用不当,诱发了虫量的增加。在部分地区、防治螟虫的三唑磷类复配剂、菊酯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及麦田除草剂的使用不当均对水稻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灰飞虱的诱发及其抗药性的产生、流行起到了诱导作用。另外,使用吡虫啉、扑虱灵防治褐飞虱的剂量较低,其用药量明显不够,这也是灰飞虱等虫量增加的原因之一[3]。
  
  4防治对策
  
  4.1冬春防治
  一是集中育苗,培育壮秧。小麦和冬闲田的禾本科杂草是越冬代和1代灰飞虱主要寄主。秧田选址应远离上年发病重田,以减少1代成虫迁入传毒。秧田尽量集中连片,减少秧苗被灰飞虱刺吸与传毒几率,同时便于肥水管理和灰飞虱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科学施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培育老健秧苗,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二是防除杂草、清洁田园。农田杂草和“四边”(田边、沟边、路边、渠边)杂草是灰飞虱重要滋生地。要加大水稻秧田及大田周围杂草防除力度,以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减少过渡寄主,截断寄主链,减轻发病。针对灰飞虱主要在麦田及田边和冬闲田等场所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这一习性,冬前或春后结合麦蚜防治进行治理。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和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5 kg/hm2混合施用,能有效降低秧田期灰飞虱的传毒基数。对拟作秧田的田块和冬闲田要及早耕翻,在水稻播种和移栽前,选用40%毒死蜱乳油等药剂,做好对农田及周围的禾本科杂草上灰飞虱的化学防治。
  4.2秧田防治
  一是精选水稻品种,药剂浸种处理。药剂浸种处理是防治早期灰飞虱刺吸秧苗传毒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稻催芽播种前,选用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进行浸种或拌种。药剂浸种:把干稻种倒入咪鲜胺或其他种子处理剂与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250~1 500倍液或锐劲特800~1 000倍液中浸种48 h,然后催芽落谷。药剂拌种:可在浸种催芽露白后,按1 kg种子用5%锐劲特8~10 mL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 g的标准进行拌种。二是适期推迟播种。结合轻型栽培措施,如抛栽、肥床旱育等,适当推迟播种期,可有效减少灰飞虱侵入传毒和感病的机会。如根据灰飞虱的发生时间,适当推迟水育秧的落谷期至5月20日以后,移栽期推迟到6月中旬以后。选用旱育秧、塑盘育秧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缩短了秧苗持田期,在时间上错过了灰飞虱在麦收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扩散高峰期。另外,在一个地区内同期播种,可有效避开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的传毒高峰,使其多数成为无效虫源,从而减轻发病程度[4]。三是适时防治灰飞虱。秧田期对1代灰飞虱成虫的防治是控制前期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而且可以减轻大田防治压力。移栽稻秧田在播种后7~10 d,使用25%吡蚜酮375~450 g/hm2和25%速灭威1.5 kg/hm2进行混用,7 d后视虫情开展第2次防治。当秧田大量出现灰飞虱成虫时,用20%异丙威乳油2 250~3 000 mL/hm2对水675 kg喷雾进行第2次防治。
  4.3大田防治
  秧田期是条纹叶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但对早植移栽田或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年份,防治同样不可忽视。早植移栽田防治的重点要放在本田,同样要采取集中连片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对于移栽早的田块必须防治2代灰飞虱若虫,普通栽培田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也要防治2代灰飞虱若虫。水稻齐穗后7~14 d为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防治适期,这时的灰飞虱成、若虫密度达到3~5头/穗,以40%毒死蜱乳油防效较好[5]。治虫控病是防治持久性虫传病毒病的通用措施,也是当前条纹叶枯病防治上的急救措施,一些新型药剂和防治技术的应用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病毒钝化剂如菌克毒克、爱诺倍达、灭菌成和病毒必克等,对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延缓发病具有一定的效果[6];生物农药如0.5%菇蛋白多糖水剂,不仅可显著地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7]。化学防治与其他措施配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5参考文献
  [1] 弓利英,夏立,马丽,等.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7):64-65.
  [2] 郭祯,柳世君.信阳市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7-19.
  [3] 李洪山,赵阳,李慈厚,等.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稻米,2005(1):33-34.
  [4] 宁国云,魏振辉,彭桂福,等.水稻不同播种期与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系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08(1):105.
  [5] 王华弟,朱金良,朱黎明,等.水稻穗期灰飞虱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4):17-19.
  [6] 陈娟,朱永和.病毒必克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116-117.
  [7] 朱明泉,吴其章,宋武骏,等.4种病毒钝化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药效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7(5):122.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3414”肥效试验,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施纯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产量最高,为48.85t/hm2。  关键词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半凉山类型区;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53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
摘要介绍了梨网蝽的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梨网蝽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梨网蝽;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01-01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俗称花编虫。2000年前,该虫在全椒县梨树上仅零星发生,为梨树上的次要害虫,
摘要通过对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5-01    镇稻10号为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丰产稳产、抗病力强、熟期适中、容易栽培的特点,适宜于多种栽培方式。2
摘要介绍了景宁县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发生原因;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46-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何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景宁县建设“绿色畲乡、生态景宁”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在景宁县森林保护方面,最重要
摘要阔叶林在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远超过针叶林,然而目前浙西南阔叶林面积很小,针阔结构比例失调,带来诸多弊病,亟待扭转这一局面。阐述了培育阔叶林的重要性,分析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对策。  关键词阔叶林;培育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浙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241-02    阔叶林
摘要阐述了新两优6380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新两优6380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3-01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
摘要 阐述了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提早栽培的优点,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催芽播种、保温育苗、开沟整田、拱棚移栽、精细田管、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取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优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18-02    石首市东升镇常年种植西瓜1 000hm2以上,于2001
摘要介绍了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包括铺电热线、穴盘选择、基质选择与配比、基质搅拌与装盘、播种、苗床管理等内容,以供蔬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04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33-01    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蔬菜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环节[1]。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工厂化农业的推进
摘要不同国内外新杀虫剂控制水稻二化螟药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氟虫双酰胺·阿维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4种酰胺类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具有持效性长、控害效果好的特点,保苗效果达87.9%~91.4%;24%氰氟虫腙悬浮剂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长,保苗效果80.2%;这5种药剂均可作为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应用于生产。10.5%甲维盐·氟铃脲水
摘要介绍了宜优673的特征特性,提出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适时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适时早插秧、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杂交水稻;宜优67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96-01    1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宜优673平均产量7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