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与心灵的指引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斯塔夫·马勒于1860年7月7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克里希特,那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一个捷克城镇。他的父母是犹太人。父亲伯纳德·马勒是小酒店主人。马勒夫妇共生了14个孩子,古斯塔夫排行第二。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就移居到了伊戈鲁。在这个位于布拉格与维也纳之间的军事重镇,马勒度过了他的童年,这段生活经历对他的音乐生涯具有深远影响。
  
  马勒在小村庄里长大。就像所有住在乡村的人们一样,他肯定强烈地认识到了,音乐最根本的社会功能。行军打仗要唱进行曲;悼念死者要唱挽歌;要为心爱的人唱小夜曲;收割庄稼时也要唱歌来庆祝丰收——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目的促成了音乐的创造和发展。
  
  马勒是犹太人,但他的音乐教育却是从伊戈鲁的天主教堂里开始的。他是唱诗班的歌手,跟着唱诗班指挥学钢琴。不幸的是,马勒在音乐上的成长伴随着骨肉同胞猝死的悲音。在他小时候,共有9个兄弟姐妹相继离世。6岁时,他尝试着作了第一首曲子,一首带有讽刺意味、以葬礼进行曲为序曲的波尔卡舞曲。一天又一天,马勒看着深爱的兄弟姐妹们从后门被抬走,永远地消失。与此同时,人们穿过前门进入酒馆,赴宴、饮酒、寻欢作乐。因此,对于他来说,死亡随时都会发生,是那么微不足道,同时和一种奇异而恐怖的欢宴气氛混杂在一起。这在马勒的音乐中有明显体现。
  马勒在懂得生活前就学会了讽刺。他的音乐中充斥着葬礼进行曲,每一部交响曲中都穿插着某种形式的葬礼进行曲。他被死亡的阴影包围着。马勒住在军营附近,经常听到军号吹响。那成了一种象征,战争的象征,死亡的象征。
  钢琴四重奏是现今仅存的马勒学生时代的作品,是他15岁时在勃拉姆斯和舒曼的授意下写的。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他迷上了备受争议的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马勒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的理想是作曲,并且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早期的音乐作品已经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音乐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他早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悲叹之歌”。如果你悉心研究,就会发现他在其中运用了很多成熟的创作手法,有些手法纯属原创,这些都是马勒成熟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都是来自森林的天籁之音,猎号,军乐,民歌,无所不包。在“悲叹之歌”中,马勒大胆地把几乎未加任何装饰的音乐呈现给我们。一开始就能听到猎号在回响。
  马勒把“悲叹之歌”送去角逐贝多芬音乐奖,试图借此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但是评委并不欣赏这部作品。马勒心灰意冷,不得不考虑放弃作曲事业,改做歌剧指挥。马勒在很多一流歌剧院担任过指挥,其中包括布达佩斯歌剧院和布拉格歌剧院。在别人眼中,他风流成性,曾与一名首席女高音有染。1886年他开始创作第一交响乐,一部名为“泰坦”的交响诗。“泰坦”描述的是主人公的生命之旅。这个主人公就是马勒本人。29岁的时候他创作了第一交响乐,这部曲子就像他对未来的宣言。头几个小节就像催眠曲,表现的是主人公的诞生。等待他的是不可预料的未来。
  马勒在布达佩斯歌剧院任职期间,第一交响乐首次得以公演。这是一场灾难。乐队觉得演奏难度太大,评论家对之非常反感,观众听了困惑不解。
  写第一交响曲的同时,马勒有感于大自然的魅力,开始创作第一组主要连篇歌曲——“旅人之歌”。他把“旅人之歌”中的一些东西融合到了第一交响曲之中。马勒主要的音乐创作思想也就此萌芽。歌曲、交响乐、交响乐,这种跳跃式的创作模式开始在他的心中酝酿。
  《少年的魔号》取材于一部著名的德国民歌集。马勒童年时期就熟悉这部集子。这些民歌浓缩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在接下来的三部交响曲中,马勒都运用了《少年的魔号》中的民谣。马勒一直深深地被这些诗篇吸引着。黑夜一般神秘的想象,魔力无穷、希奇古怪的精灵故事,还有立刻在马勒心中引起了共鸣的、犀利的讽刺,这一切对他早期的交响乐影响深远。可以说,形成了这些乐章的情感巅峰。
  1895年2月,马勒接到了一个噩耗,他最亲爱的弟弟奥托开枪自杀了。马勒深感震惊。他一直认为弟弟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有才华的音乐家。同时,马勒在汉堡歌剧院收入有限,实现艺术抱负的机会很渺茫。他曾经秘密谋求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指挥一职。在欧洲,这是音乐界最有声望的一个职位。1897年,马勒36岁。这一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指挥,拥有人事任免权。几个月的时间内,他就赢得了评论家们的盛赞,但这一切来之不易。他不仅仅是指挥,还是乐师,舞台监督,灯光师……他了解和演出有关的所有行当。他也是个独断专行的人,铁面无情。他清除了那些滥竽充数的人,像个暴君一样。不过,他取得的成效也是惊人的。
  马勒在维也纳文化艺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这个城市。在画家古斯塔夫· 克里米特带领下,一批富有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刚刚脱离陈腐、保守的维也纳艺术学院。他们称自己的行动是“脱离运动”。马勒请其中的一个设计师为皇家歌剧院举办的公开演出设计临时台架,以此来支持他们的行动。在音乐界, 马勒的革新运动和理想主义思想影响了聚集在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周围的一批年轻的先锋派音乐家。马勒自己也开始创作第四交响乐,这是“魔号”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同时他开始寻找一个新的夏季隐蔽场所 ,以期能在平和、安宁中进行创作。
  
  迄今为止,马勒在音乐创作上还没有取得过关键性的成功,但随着第五交响曲的问世,他迎来了个人创作的鼎盛期。他在皇家歌剧院工作得力,在维也纳声名日盛,备受尊崇。每天报纸上都会报道马勒在歌剧院的作为,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能在大街上认出他来。1901年11月,马勒与阿尔玛·申德勒相识。阿尔玛是一名钢琴家,同时又是一名作曲家,多才多艺。她也是维也纳最迷人的女性之一,在艺术界颇受关注。不久马勒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阿尔玛不到18岁就迷住了维也纳最有成就的艺术家古斯塔夫· 克里米特,后来又和一位年轻的作曲家关系亲密,直到遇见马勒,她为马勒的成就倾倒。他们见面不到4个月就在维也纳的卡尔斯科教堂结了婚。这是马勒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阿尔玛建议他写第五交响曲,并帮助他完成了这部曲子。
  第五交响曲中最著名的章节或许是倒数第二章——慢板。这主要是因为鲁西诺·维斯康蒂的电影《死于威尼斯》多次重复了其中的曲调。《死于威尼斯》首次上映是在内部试映,放给好莱坞的制片人们看。有位制片人问:“嗨!这部电影的作曲是谁?”听说是马勒,就问:“能和他签约吗?”
  
  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阿尔玛开始抱怨马勒离开家的时间太长,尤其是夏季,那时他在进行创作。即使是不创作的时候,马勒也会独自一人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在群山间行走,骑自行车,或者在沃尔特湖游泳、划船。他难得在家,即使在家,他和阿尔玛的兴趣也不一样。他才智过人,博览群书,对古典哲学多有涉猎,钟情于拍拉图、歌德。在马勒看来,消磨夜晚的最佳方式就是坐在那里,大声朗读哲学原著,而阿尔玛宁愿出去参加聚会。所以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马勒是一个神经质的人。爱孩子,但是,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才会和他们在一起,并不希望孩子们成天围着他。他对妻子的态度也是矛盾的,爱她,又怕她窃取自己的灵感,因为阿尔玛也是个作曲家。所以他把妻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指挥家,一个社会名流,阿尔玛能感受到他的人格力量,对他的音乐却并不认可。直到很久以后马勒的音乐才打动了妻子,使她倾心于丈夫的音乐,放弃了自己的作曲事业。但是阿尔玛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神代价。阿尔玛还反对马勒创作“悼亡儿之歌”。这部作品取材于吕克特的诗歌。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阿尔玛对这样的歌曲极其厌恶。但是早在他们结婚之前,马勒就开始创作这部作品了。吕克特写了400首以孩子的死亡为主题的歌,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歌中叙述的就是亲身经历。在一封信中,马勒解释了他选择吕克特诗歌的原因。在创作以《少年的魔号》为主题的连篇歌曲时,他是以第一人称表述的,好像所有的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要达到同样的效果, 马勒认为,他唯一可以追随的人就是吕克特。“悼亡儿之歌”集中表现了面对死亡时的悲痛情感,而且,更残酷的是,死去的是自己的孩子。他的大女儿玛利业夭折了,是很悲惨地死去的。孩子的死折磨着他,事实上,死亡自始至终都在困扰着他,成了他音乐中不变的主题。
  此外,他肯定有一种奇怪的负罪感。因为妻子请求他不要写这样的歌。他却写了,以死亡为主题。这是个致命打击。马勒扔掉了所有的东西,让妻子把房子也卖掉,然后走掉了,留下阿尔玛一个人去应付葬礼。他到山里徒步旅行,去寻找所谓的“心灵的慰藉”,根本不关心妻子的痛苦。他准备让阿尔玛独自承受痛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儿的死造成了他们的隔阂。但造成悲剧结果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马勒处理这件事的方式。
  在第六交响乐中,马勒在最后一章写了所谓的“命运的三记重锤”,这似乎是个不祥的谶语,预示着他未来的遭遇。女儿死后几星期内,他自己也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同时,一家报纸发起恶意攻击,指控他长时间离开剧院,到国外为自己的音乐演出担任指挥。马勒被迫辞去了他在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职务。
  
  女儿去世前几个星期,马勒刚完成了第八交响乐。现在他害怕死神会光顾到自己头上。贝多芬、舒伯特和布鲁克纳都是在完成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在这个阴影笼罩下,马勒疑虑重重,不敢着手创作第九交响曲。他以译自中国唐诗中的佛教思想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名为“大地之歌”的连篇歌曲。歌曲与交响乐、交响乐与歌曲来回转换,二者完美结合,达到了极致。
  马勒已经辞去了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指挥一职。现在享誉世界的大都会歌剧院开始与他接洽。经理海瑞希·肯瑞德请马勒担任该剧院的指挥。
  1907年12月的一个清晨,在维也纳火车站有这样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马勒和阿尔玛来到月台上时,维也纳文化界的所有名流已经等候在那里迎接他们。火车慢慢开动的时候,伟大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米特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一切都结束了。他的意思是说,维也纳的文化革命运动结束了。随着马勒的离去,他所代表的进步力量,他为之奋斗的艺术改革,还有他对于新艺术的信仰都消失了,被火车载到了新大陆——一个遥远的地方。来到纽约后,马勒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人事纠纷。剧院领导层勾心斗角,不久肯瑞德就被解雇了。新任经理坚持聘请一位雄心勃勃的意大利青年指挥。马勒觉得以大都会歌剧院的规模,没有必要任用两名指挥,所以他接受了纽约爱乐交响乐团的聘请,出任该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女儿死后,马勒夫妇触景伤情,不愿意继续在迈尔尼希过夏。他们在蒂罗尔的托布拉赫物色到一个地方,在这里,马勒可以继续他的夏季创作。1908年,马勒又建造了一个小书屋,在这里创作了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1908至1910年的夏季,马勒在这所小屋里创作了第九交响乐、第十交响乐和“大地之歌”。
  可以说第九交响曲是以死亡为主题的最为成功的交响曲之一。它极为精微地诠释了人类有限生命的终结。乐曲结尾的时候,你已经感觉不到,生命中那些接续的瞬间。你已经和宇宙融为一体。乐曲的主旋律被拆解了,你无法从技巧的层面上去理解这首曲子,你似乎不能再左右自己。是的,听完第九交响曲的时候,你已经无法左右自己,你被带到了自己意识中的某个地方。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不得不反省:人是什么?生存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安魂曲。他一定还在思念死去的孩子,这是乐曲中涉及“悼亡儿之歌”的原因。
  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打击就发生在马勒去世前的几个月里。终于,他的音乐要得到应得的赞誉。他在筹备个人创作生涯中的一件盛事——演出壮丽恢弘的第八交响乐。由于和马勒在一起生活压力过大,阿尔玛开始酗酒。她在疗养院疗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建筑师。妻子的不忠使得马勒几近崩溃,同时,他也为这件事深深自责。在愧疚和不安全感的折磨下,马勒患上了妄想症,开始接受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的治疗。马勒得知妻子已经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在绝望与忧伤中,他写了最后一部交响曲。这段乐曲充斥着令人心碎的不和谐音,这部乐曲也充斥着不可思议的激情,这或许反映了马勒当时强烈的负疚感。他几乎失去了阿尔玛,认识到这一点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像以往一样,他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了音乐中。但是,他是以这样一种极其精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柔板”的高潮部分尤为突出。就像一系列管风琴音符堆叠在一起,不和谐的音符一个接着一个。喇叭吹奏出的音符听来有如一把利刃穿透心脏,这些表达痛苦情绪的音符,形成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效果。马勒的悲伤、苦痛和激情从未被表达得如此直截了当。
  这是马勒一生中极其混乱的一个时期。这在第十交响乐中表现了出来,也在这张满是惊叹号的手稿上表现了出来。这些直接写在了第十交响乐最后几小节的乐谱上,既表达了马勒害怕失去妻子的恐慌心情,也是他对阿尔玛的真爱宣言。他写道:为你而生,为你而死。在页角他写上了对妻子的昵称:阿尔玛尼。马勒没有完成他的第十交响曲。他于1911年5月18日去世,享年50岁。
  马勒为现代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舒贝尔克、贝尔克和威本都深受他的影响,他对20世纪音乐所起的持久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他总是写他真正想写的东西。马勒并不追随潮流。他追随的是情感和心灵的指引。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的音乐能使人超越生命中的苦痛。因为它给你安慰,使你获得自由。
  音乐是最为神奇的艺术,而马勒是最神奇的音乐家之一。
其他文献
身体健康大脑就会更聪明  人体的各部分组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照顾好身体的某一部分,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会受益。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大脑也如此。运动可增加血液流动量,提高大脑含氧水平和葡萄糖水平。运动时的动作协调也给大脑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在尝试练习新技能时。锻炼还意味着告别因久坐不动导致的大脑缺少刺激的生活方式。  食物对大脑来说也很重要。许多食物都有益于大脑健康,如鱼油、鸡蛋、蛋白质和深
2014年2月,一位著名外星生命搜索专家表示,外星生命有可能在2040年被找到。那么,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会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它们在什么地方,可能长什么模样?科学家怎样寻找外星人?  ①2040年找到外星人?  著名外星生命搜索专家表示,外星人有可能在2040年被找到。  ②外星生命在哪里?  科学家一直都在搜索外星生命,那外星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宇宙的什么地方
向太空发射巨大的反射镜、制造人造火山、建造庞大的“吃”碳机器……“地球工程”的种种设想听起来就像好莱坞动作影片中的情节。以下是五个位列榜首的“地球工程”计划。  空气净化器 通过化学工程或生物质能量生产捕获二氧化碳。卡尔加里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大卫·基思研发了一种空气净化机,每年可从每平方米大气中提取20吨二氧化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劳斯·拉克纳研制了“人造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胜过真
我们一直都把标准体温定为37℃。然而,近几十年,全世界的临床医生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几乎都达不到37℃。2020年初,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在比较了从1860年至2017年的70万份人类体温記录后,科学家发现今天人类的体温中位值实际上为36.6℃。这意味着37℃的标准体温已经成为历史。
2020年1月19日我国颁布了新版“限塑令”。当今世界,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编者  在我们的食物里、饮用水中,甚至呼吸的空气中都可能含有极其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对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正在进行调查。  如果好好数一数家里有多少塑料制品,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打开厨房橱柜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各式塑料盒、盖子
2018年初,全球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在深圳福田区开始试运行。  2018年12月,广东肇庆市颁发了首张无人驾驶汽车路测牌照。获得牌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但可以在总长40千米的封闭道路上行驶,还能驶上33条公共道路。我们终于有机会在路上看到无人驾驶汽车了。  日本近期宣布: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美国街头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快递车。  看来,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跳出概念,它们正悄然向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按照国际标准,日本早在1996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总务省今年发布的概算统计,目前日本总人口为1.2771亿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467万,占总人口的19.3%,而且老龄人中年龄超过75岁的就有1089万人。如此高比例的老龄人口,不仅推动政府加快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催生了众多的民办养老院。  不久前,记者来到关西大阪府寝屋川市,采访了当地有名的
如果你觉得可以生活在37℃下的隐球菌已经很了不起甚至很可怕的话,那么,另一种名为“曲霉菌”的真菌,甚至可以生活在堆肥中心60℃的高温环境下。足可以称得上是真菌界的“高温战士”了。  曲霉孢子绝对算得上“无处不在”,有科学家甚至这样形容它们的存在:“其实在你每一次呼吸的时候,它们都在试图感染你。”虽然当今的医学可以通过骨髓移植或化疗来治疗很多疑难性的血液疾病,但这些病人却会再次因为感染这种真菌而死亡
恐龙,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名词。言其“古老”,是因为我们研究的恐龙化石动辄亿年、千万年,连单位都是以百万年计;言其“新颖”,是因为“恐龙”这个词直到1841年才创造出来,迄今不到200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含括了大量的新发现,近年来恐龙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新理论层出不穷,几乎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恐龙的所有认识。  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已发现的成员多达800多属,而这可能还只占到其全部属数的1/10。按理说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万多种蝗虫中,真正对人类造成威胁的不过300种左右。在我国已知的1000多种蝗虫中,有害的只有60多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危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危害豆类、马铃薯和甘薯等农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竹蝗可严重危害竹林。在广大牧区,危害牧草的蝗虫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利蝗等,蝗灾发生时可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