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究竟——为打造清洁美丽世界贡献贵州力量

来源 :当代贵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发电行业成为首批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其中,贵州32家发电企业获得碳交易入场券,包括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贵州华电塘寨发电有限公司等。近日,记者在贵州省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协助主管部门,对贵州省涉及化工、建材、有色钢铁、发电、造纸、冶炼6个行业的相关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核查和复查。目前,贵州省正在开展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预分配工作。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出行时对便捷性要求较高,飞机为人们在出行时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在此情况下,飞机数量明显增加,相关维修需求也有所增多。飞机进行维修时,通过维修计划的设置与维修工作的控制,能够推动维修方案的落实,确保航班生产。要想保证维修计划和维修控制的整体效果,就需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若想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自动化机械的运用,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节约劳动力輸出,从而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笔者针对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有效对策,希望对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世界卫生问题获得极大关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2017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之余,提高农村整体环境,建设美丽富饶宜居村镇也成为了当下的任务重心。基于此,文章从陕西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陕西省农村环境整治的合理应对之举。
文章介绍了柠条在乌兰察布市的适应性、种植情况,总结分析了柠条在乌兰察布地区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指导生产实践,促使柠条产业良性发展。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息息相关,推动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的关键。长时间以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始终秉持着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效益和收入的宗旨。但是,在社会的0益进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缺少相应的地区财政支持、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对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稳定以及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本文依托贵州省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示范项目,以盘州市盘关镇重点区为例,提出了一套从斜坡单元划分、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计算、易发指数阈值计算,到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源评判,编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等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新方法。在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的基础上,可预测不同暴雨频率地质灾害危险源危险区范围,编制不同暴雨频率危险源危险区范围分布图,根据降雨强度与暴雨频率的关系,可以使重点区地质灾害风险气象预报更加科学合理。
一、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更新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广义的西方城市更新行动是从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始,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为如今的“城市更新”。尽管中国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在趋势上与西方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由物质环境单一维度的改造转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维度更新,从大规模的改造重建转向小规模的渐进式更新,逐渐走向更为有机、多方参与的治理方式的变革。
摘 要: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已经形成经营型、联营型、租赁型、服务型和党建型等发展模式,但也面临着发展规模不大、定位不明、质量不高的问题。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做好改革与立法的顶层设计,推动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综合强化其外部支持并重点增强统筹功能,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明确了粮食生产发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畜牧业健康发展等9个方面关于种质资源保护、畜牧良种推广、推进奶业振兴、实施粮改饲、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动物疫病防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35项重点实施政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制定实招硬招。
磺胺类药物残留关乎食品安全,同时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会有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残留现状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对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进行论述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