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洋务运动的失败”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上海县竹枝词》
  洋务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清王朝统治基础遭到动摇背景下的一次自救运动,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洋务派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究其原因,我们可整合常见的几类型考题,从洋务运动的阻力角度进行分析:
  一、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是洋务运动的外部阻力
  例1 “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 )
  A.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
  B.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
  C.太平天国反对洋人的言论
  D.改良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
  答案 A
  解析 本题材料背景是李鸿章在1865年提出要开办电报事业,当时顽固大臣以此反驳李鸿章,理由竟是电报“用于外洋,不可用于中国”。
  联系所学知识,顽固派与洋务派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但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则迥然不同。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如顽固派反对洋务派推行耕织机器,认为“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反对洋务派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筹设银行,便利商民等措施,认为“古来圣君贤相讲富强之道者,率皆重农抑商,不务尽山泽之利,盖所称为极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给人足,足以备预不虞而已”。据此可见,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是洋务运动难以开展最直接的阻力。
  
  二、民众对洋务运动的不理解是洋务运动的潜在阻力
  例2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 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
  答案 C
  解析 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并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这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题干中所反映的是社会观念的落后导致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
  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企图使民众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但由于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对洋务知之甚少、毫无兴趣,更不用谈积极参与了。洋务运动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作支撑,结果只能孤掌难鸣,成为历史悲歌。
  
  三、洋务派本身的局限性是洋务运动的根本阻力
  例3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下图)。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但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联系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由此可见洋务派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由此又可见,洋务派本身的局限性是由其所处的阶级性质所决定。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了洋务派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全面认识。
  对此,各位同学还可以通过以下一段史料加深理解: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除此以外,洋务运动还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阻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列强绝不允许中国的独立富强。正是由于受到这些阻力,洋务运动注定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以下图总结本文,方便同学们从洋务运动的动力和阻力两方面直观地理解洋务运动的成败。
  


  F1为洋务运动动力、F2为洋务运动阻力
  
  练习
  1. 下图中的人物可能属于( )
  


  A.改良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
  2.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 )
  A. 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B.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C. 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3. 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其实践,在开创风气,激励后进,促进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是不可低估的。顽固派广立钧的一段话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闻同治年间,朝士懵于洋务,偶有谈效法外洋之便者,群相訾笑”,可是到了光绪十五年,“几于人习其说”了。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洋务运动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B.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
  C.这场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D.洋务派在和顽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答案
  1. D 2. A 3. D
其他文献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西南端,是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地,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多山,是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包括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就地理资
在上海郊区有一座宋代的护珠塔,这座塔不知何时开始不断倾斜?对于护珠塔倾斜的真正原因,早年参与护珠塔保护工作的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家佑说:"塔建在一个山坡上,东南土深一
嵩山,古称“外方、嵩高、崇高”。刘熙《释名》中曰:“山大而高曰嵩。”《尔雅·释山》载:“嵩高为中岳。”因地处中原,故称“中岳”。五代后始称“中岳嵩山”,与“东岳泰山
乾隆时期,是清代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宫廷中遗存的清代漆器,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制作的。这一时期雕漆生产得到全面恢复,推动了漆工艺新的繁荣,漆器的制作中心已由明代的北京
大家都猜不透施正荣在想什幺,先是自曝GSF(环球太阳能基金)丑闻,而后又将CEO宝座让给了40岁的光伏业新人一原首席财务官(CFO)金纬。要知道,GSF曾经是施正荣引以为傲的创新之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特征1.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定义。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所表现的支持员工学习、合作和知识共享的软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为员工提供一个共同的愿景而使
通过蓄水建筑物的优缺点比较,扎鲁特旗宝冷河道治理工程蓄水建筑物选定为钢坝闸。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mpoundments, the dam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银镜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也是一个极富应用价值的实验。工业中可以利用银镜反应生产出光亮的镜子、热水瓶内胆等产品。实验时,大家总是得不到光亮的银镜,究其原因是大家对该实验的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实验细节的把握不到位。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影响银镜反应实验效果的因素,本文拟对温度、银氨溶液的浓度、还原剂的还原能力以及溶液的碱性强弱等因素对银镜反应实验的影响进行再探究。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把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组织实施了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新型电力电子、宽带网络、彩电产业战略转型、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生物疫苗、生物育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