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返流误吸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机械通气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药物及营养的摄人,需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预防多从胃管置入的方法,鼻饲方式,喂养时患者的体位,以及吸痰时机等方面施行,现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更适宜的堵管方法和堵管器具.方法 神经内科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30例,渐进组30例,传统组采用已消毒好的木塞插入气管套管外口内面完全堵管,渐进组采用输液器中间的茂菲氏滴管套在气管套管外口外面,以50%,75%,100%的渐进式堵管.结果 渐进组堵管器具脱出人次及堵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堵管时2组患者紧张度、呼吸困难、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人民检察院办理当事人申请监督并提出合法诉求的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可以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人民检察院通过监督人民法院非诉执行活动,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发现人民法院执行活动违反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应当提出检察建议。  关键词: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非诉执行监督 公开听证 检察建议  一、案件难点与办理思路  司法实践中,对于行政相对人针对行
目的 探讨应用反∞字双套结固定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8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采用反∞字双套结固定法,对照组40例使用胶布固定法.对2组固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移位2例,脱管1例;对照组移位17例,脱管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字双套结固定法固定效果明显优于胶布固定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对1例鼻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入院后精心准备,在全麻下行面中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包括右眶内容物剜除、左侧眶内壁及内直肌切除)、右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腹直肌游离皮瓣移植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编者按:指导性案例直观地阐释司法政策、法律规定的精神内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工作的生动印记。2021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第三十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案例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二批行政检察指导性案例,其立足回应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顺民意的价值功能。本专题共七篇文章,有实务经验,也有理论探讨,从不同角度,全方
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每天每批次的配药量中80%~90%是安瓿,10%~20%是西林瓶,导致大量的药瓶需要割锯.过去,我们在台面上放一个酒精喷洒过的砂轮,用时割锯,不用时放下,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速度也不快。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健康教育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107例首次确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2)、常规干预组(n=38)和持续干预组(n=37),均进行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进行门诊随访,每2个月1次;常规干预组通过电话进行教育,每2个月随访1次;持续干预组采用多元化通讯技术,每2周随访1次,为期6个月.结果 教育前后比较,三组的血压、血糖
目的 探讨血管内降温用于缺血性腩卒中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治疗,使用coolGa耐3000型血管内降温仪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 4例患者意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脑疝死亡.结论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治疗是新型降温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的病情监控,早期纠正寒战等并发症,是降温治疗的
目的 探讨切实可行的聘用护士绩效管理模式,稳定聘用护士队伍,提高聘用护士专业素养.方法 根据双因素理论,改革聘用护士绩效管理办法,制订<聘用护士绩效考核表>,评价聘用护士绩效管理办法实施效果.结果 该绩效管理办法实施1年后,聘用护士流失率下降15.3%,护士三基考核及格率上升12.4%,新参加学历教育人数比例增加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的聘用护士绩效管理办法解决了聘
摘 要:针对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受理难、赔偿数额确定难、受害方诉讼费用缴纳难等问题,结合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解读“一般”之内涵,检察机关应探索支持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并邀请多方主体参与听证,量刑协商过程中积极听取被害人意见;综合考量被告人悔罪态度、性侵行为严重程度、被害人精神损害程度、被告人赔偿能力以及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确定赔偿金额;建议法院启动“诉讼费减缓免”机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