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花岗质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潜力

来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以及少量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上述3种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308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富碱、富K、富Al等特点.碱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而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卡拉麦里晚石炭世花岗质岩体所处构造背景应为由挤压碰撞到拉张的转换时期.物源分析表明:铀矿的铀源来自卡拉麦里花岗质岩体,U含量平均值超过3×10-6,Th/U平均值为7.18,具备富铀地质体特征,U迁移量可高达8.26×10-6,U平均原始含量为5.46×10-6;K2O/Na2O值为0.75~1.46,平均值为1.11,FeO/MgO值为1.18~20.73,平均值为5.28,显示其具有较高的陆壳成熟度,表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铀成矿潜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重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辐射诱变源在微生物育种领域已多有应用.与传统的辐照源相比,重离子束具有更高的传能线密度,可以产生更强的辐射损伤生物效应,因此诱变效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离子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取得的进展、诱变后突变体菌株的筛选策略、重离子束引起微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直接和间接机制以及突变后的修复机理,并对其在微生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是在细菌生命活动中不断从细菌细胞表面脱离而形成的功能性囊泡,其内部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成分,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在细菌-细菌和细菌-宿主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大多数OMV的研究都是关于动物病原菌,但最近OMV在植物-细菌相作领域的作用已逐渐被揭示.围绕OMV的发现、产生、成分,以及在发病和应激过程中,特别是OMV在植物-细菌相作中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细菌外膜囊泡的分子机理与应用研究提供思路,并为广泛开展微生物
摸索改进外用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细胞壁骨架的两种效力测试方法,即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审批方法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评估,评价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抽取小鼠免疫后获得的腹腔液注入到流式细胞仪,在发射光的荧光通路中,检测巨噬细胞的荧光强度,测定未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和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的比例,全部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按公式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完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过程.分别采用荧光微球以及荧光微球+荧光抗体两种
对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对相应的抗原蛋白结构进行确证,并进一步验证此前一代测序的结果,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白喉棒状杆菌主代代次(P3)、工作代次(P7)、疫苗代次(P12)及疫苗代次后连续传3代的第3代样品V3代次(P15)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并用Phyre 2软件预测出白喉毒素结构与文献发表的白喉毒素结构模型
为明确大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最佳分离时期,以大圆头蛹虫草优良母种为母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制备子代母种,以优良母种为对照,通过对不同组织分离期(35、40、45、50 d)子代母种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栽培实验,考察不同组织分离期对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及子实体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组织分离期大圆头蛹虫草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子实体形成能力与子代母种培养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以组织分离期为40 d的子代母种性能表现最优,优良菌种筛选率最高(48%),45 d次之(44%),50 d最低(32%).明
鉴定降解鸡毛真菌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产角蛋白酶发酵培养条件.从加入鸡毛粉钓饵的医院花坛土中分离筛选获得3株角蛋白高效降解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均为板蜡蚧(Lecani-cillium testudineum).单因素实验表明,对优选菌株1Y2-12产酶能力具促进作用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离子Zn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菌株1Y2-12产酶活力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氮源>无机离子>碳源;促酶活力最佳组合为氮源添加量为0.15%,碳源添加量为2%,无机离子添加量为0.01%.在此优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各个领域尤其在包装产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使用后的PET处置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生物降解尤其是酶促降解已成为极具可行性且环境友好的PET处理方式.本文集中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已报道的PET降解酶及其降解性能,并对降解PET的角质酶做了重点的分类总结和归纳,最后对PET生物降解尤其是酶促降解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总结了PET降解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行的解决策略,为PET相关废弃
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包括蛹虫草子实体、蛹虫草培养残基、蛹虫草及其培养残基提取物、蛹虫草菌固液发酵产物、微生物发酵蛹虫草残基等产品.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含有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虫草素、腺苷、多糖等活性成分,在畜禽、反刍动物、水产品等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均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蛹虫草子实体、蛹虫草培养残基、蛹虫草及其培养残基提取物、利用蛹虫草菌及培养残基制作发酵饲料等蛹虫草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及展望.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能够突破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受学时、生物安全、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故在暨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学习效果和认可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95.31%的学生对该模式评价为满意.继续不断探索和完善,促进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
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生态文明思想,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环境生物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在挖掘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构建蕴含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等六方面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思政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宜的思政案例,拓宽相关知识点,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