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走模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调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的实时调控作用.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例,将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功能性电刺激仪的电极放在偏瘫侧的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胭绳肌的运动点上,患者在预先测试好的区域内戴机行走治疗;采用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评定系统检测患者戴机行走状态下的步态参数(主要观察行走中的负重对称性、双侧步长偏差、双侧髋关节屈伸角度及双侧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对称性等),每次检测需时1min;分别在戴机治疗前、戴机行走5min、行走10min、行走15min的4个时间点接受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评定系统检测,获取步态分析参数并采用自觉疲劳程度判断分级法(RPE)同时评定患者的自觉疲劳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未开机刺激比较,患者戴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行走治疗5min、10min、15min后,负重对称性、步长偏差、髋关节屈伸角度及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对称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治疗时间点之间比较,患者戴机行走10min的步态参数优于戴机行走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戴机行走15min的步态参数较戴机行走5min和戴机行走10min比较,开始出现降低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PE的评定发现,戴机行走前及戴机行走5min后,患者无一人表现出疲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疲劳人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戴机行走10min后的疲劳(评分13-15分)人数占总人数的15%;戴机行走15min后,80%患者出现疲劳(评分13-15分之间).结论:基于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态有即时改善作用,但戴机治疗时间以10min的效果最佳,15min后效果开始减退.
其他文献
期刊
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急症,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以往常见根据胸透观察纵隔摆动,呼、吸气相胸片或CT检查诊断[1-3],但由于小儿多不合作,且CT扫描费用
期刊
【摘 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中暑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收入我院综合监护病房15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治愈12例(80%),死亡3例(20%)。结论: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及早发现,早期采取有效降温、液体复苏、重要脏器功能保护、高压氧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症中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
期刊
【摘要】新乡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在教育中注重临床技能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心肺脏检体诊断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从以“讲”为主向改变为以“导”为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提高了自学能力,克服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明显使教学效果提高。  【关键词】PBL教学;心肺检体诊断;教学  检体诊断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检体诊断学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临床问
期刊
创伤性浮椎在临床上极其罕见,尤其是重度浮椎损伤,多为极高能量所致,其理论上是指单一或数个相邻椎体的远近侧椎间盘及椎间韧带损伤或断裂,致使其间单一或数个椎体发生浮动的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死亡报告的临床表现和死因,为HIV感染者的关怀提供参考.方法用EPI软件进行资料的输入和数据处理.结果①报告死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梅毒TP(Treponema Pallidum)感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不同肿瘤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ELISA法和TPPA法对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5 324例患者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5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6月14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秦泗河教授率15人的中国代表团远赴俄罗斯库尔干,出席2018-解读Ilizarov技术国际大会(Ilizarov Readings).6月15日,俄罗斯国家Iliz
期刊